“处处无家处处家”是什么感觉?

如题所述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归属感的感觉。

在哪里都没有家,所以不管在哪里随便租个屋子都可以当做家。

体会很深。

从小,我父母就在福州做生意。随着我爸的店搬迁,我们的“家”也搬了好几次。还没有回到乡下读书之前,就搬了3次家。每一个地方我还没得及记住,就已经要离开了。我依稀记得最开始的地方是一个小区,和二伯一家合租的套房。我还有我堂姐因为年纪小,差不多4岁这样吧,每天都被关在家里。因为大人们忙于生计,无暇照顾我们。不过饭点的时候他们会回来做饭吃。后来搬家了,搬到一个特别小的屋子,吃喝拉沙都在一个房间里面解决。那个地方好像呆的不久,由于妈妈要照顾弟弟,我就回奶奶家呆了一阵子。再回福州的时候,就是在首山了。算是我搬家这么多次,稍微住的久一点的地方,大约两年多。我在首山读了幼儿园和一年级,还交了几个小玩伴,原以为会在这个地方一直待下去,每天和林丹他们一块玩。

但是啊,由于爸爸的店太小了,我们还是搬家了。我父母觉得一遍赚钱一遍带着我们三太累了,索性就让我和我弟弟妹妹回老家读书了。奶奶家算是我待过最久的地方吧。

可即使如此,那也并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家。

每到寒暑假我和弟弟妹妹就要回福州到爸爸妈妈身边去。我似乎没有在一个地方呆过完整的一年时间。

上了初中,我和堂姐都是住校。周末偶尔会奶奶家或者回福州找爸爸妈妈。

初二的时候,奶奶家拆了,分给二伯伯盖新屋子。门前的橘子树砍了,石榴树也枯死了。我和堂姐都很难过,好不容易有一个地方,承载了我们的回忆,有我们生活过的味道。现在也没有了。

初三的时候,我家终于买房了,就在老家的镇子上。可是,买了又如何。爸爸妈妈还是在福州继续做生意,赚钱。一年我们回家住不了几天。

再后来我读高中了,住校。一个月回家2次。

家里很空,只有弟弟和妹妹。他们还在镇上读初中,由于学业紧张。爸爸妈妈让他们住校。所以他们也只是周末回家,然后我就煮一大锅泡面,当做我们周末的饭。

然后我考上了大学,更少回家了,动车2个小时的距离,我就是不爱回家,一年到头也就回家4次。

我觉得大学的宿舍给我的更像家的感觉,我的味道,舍友们的味道。我种的盆栽一点点长大,我们照片越来越多。从大一时候土里土气的样子变成一个还不错会打扮的学姐。

毕业后我到厦门工作,没有回家。

因为我始终觉得我在哪里都是可以的,我一点儿都不念家,真的。很多人说想念父母做的菜,想回家找邻居的某某某一起玩,而我不知道该找哪个邻居,猛的一想,我能记住的邻居只有原来奶奶家隔壁的婶婶。

有人说家人在地方就是家。不对,是自己在的地方才是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02

没有归属感,并且已经习惯!

有笑话是讲关于贫穷的人生,我想和这有着类似之处。

当你人生前30岁处于极度贫穷的状态,在这段时间,你一直尝试改变现状,但最后发现都是徒劳,而后等到30以后,你就会习惯这种贫穷。

这是笑话,也是事实。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挣扎无效后,一种妥协的状态。

生活就像被强奸,既然不能反抗,那就试着享受!

人都是群居动物,也是一个偏爱于落叶归根,喜欢安稳的生物,这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会为了有一个家而奋斗而努力,希望早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但并非事事尽如人意,随着现代房价的疯涨,安家置业成本越来越高,而当经历多次失败后,放弃了置业的想法。

虽然很长一段时间,很失落,很悲伤,但是依然会继续生活,只是失去了某种需求,放弃了某些需求。

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你会很快适应新生活,接受现状,并且找到新的生活目标,似乎不太在意“家”的存在,反而享受因为不要“家”而多余资源,因此可以随时旅行,无牵无挂。

甚至,你会发现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特别喜欢的感觉,于是乎你想住下来,那种亲切感与对新地方新居所的喜爱让你有家的感觉,让你会感觉安稳舒适,消除自己的不安全感。

处处无家处处是家,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但又不乏劫后余生的轻松与释然!

第2个回答  2017-08-21

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不算什么。说搬家就搬家换工作就换工作。那才叫任性,但是任性后呢!却是无尽的沙漠。

坚持下来不过是人争一口气,哪怕混的不咋地,很多时候大家都是隔着屏幕羡慕,殊不知,他过着与你一样。平淡无奇的生活,很多人都羡慕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这个世间哪有绝对的自由啊!行动自由不代表心灵就是自由的。心灵自由,不代表行为是自由的。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遇见了一个人,就辞职想要去追随,她告诉我心安就是家,做什么都要随心,随心所欲的生活,从辞职到另外一个城市她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

找房子找工作生活各种问题都相约一起来找她,她不是那种攒钱的人,换城市的后果就是现在还在找工作。生活总是不顺心,她的随遇而安,给她的生活带大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与挑战。但是她每天努力的让自己活。活的很精致,总是自己鼓励自己,告诉自己当初的选择没错。

她不愿回到原来熟悉的城市,也不愿回老家去,只能这么一直飘着飘着。没有存款没有房子与车子也没有家庭。只是不停的换着住处,看似光鲜外表,内里其实住着一个漂泊的灵魂。这是她的故事。

我没有她那么大的勇气,说走就走。但是我和她一样,不过是我会更求稳一些。我在去另外一个地方的时候会让朋友提前介绍工作等等,我也不喜欢一层不变的生活,但是让我立即放弃安逸走向未知,我是做不到的,很多时候都会好好的做预算。

因此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我从来不买那些非生活必需品,也不敢深刻的投入到一份感情中去,因为怕我走时带不走它,那就一开始就不选择拥有,因为不确定这份感情能走多远,那就别投入太多。因为怕受伤害。

看似勇敢其实是个胆小鬼,我没有朋友那么的果敢,也没她那么为爱走天涯的勇气。我只知道,我舍不得又讨厌一层不变。虽然打包好所有的一切,让自己走出去,但是却不是那么的快乐,更多时候是一个人生活着,虽然四处为家,但那只是我暂住的房子而已,因为没有人不愿意装扮自己的小窝。而我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我要是真的可以把那个地方当做自己的家,怎么可能不装扮它,因为不确定自己逗留的时间,所以也不愿意对他花费太多的经历,当然有人活的今日有酒今朝醉,但是那又真的有几人呢!不是每个人都像我朋友那种心理的。也很少有人有那份勇气的。

第3个回答  2017-08-20

孤独。人人都想有个幸福美满的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在这个世上,有很多我们无法选择的事情,比如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我们就没办法选择。和谐的还是不和谐的,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你说谁不想家里和和睦睦的呢?

房子到处都是,但有房子的地方不一定有家。处处无家处处家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啊。

我有一个玩得很好的朋友,我们也是同学。刚和她认识的时候,她的话很少,很独立的一个小女生,后来我们就在一起玩了。渐渐熟了以后,我们才知道她的爸爸妈妈在她很小就离婚了。她妈妈不要她,甚至很长一点时间里都快忘记她妈妈的模样。爸爸工作又很忙,她就跟着她的奶奶。可想而知寄人篱下的生活。

后来她长大了,上了大学。每次放假她都是最后一个走,她和我们说对她而言,她没有家。爸爸妈妈后来都另外组建自己的家庭了,奶奶年纪也大了,住的是大伯家里。每次回去她就像个外人,她说和我们在一起她反而更加开心。听到这些,我不免觉得有些伤感。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我无法真真切切的体会她的心情,但从她的叙述中我知道这些年她过得并不容易。我同情她的同时也佩服她的勇敢和坚强。

也许对她而言哪里都是家,但是又没有属于她真正的家,所以她才会觉得没地方可去,没有对家的归属感。和朋友在一起还好,没人的时候难免会觉得寂寞。因为无法选择,她才变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她应该偷偷地流泪过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23
应该是没有归属感,但又时刻想要家的感觉,所以慢慢的就形成了,把哪里都当成是家的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