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民谣( 继续!!!250字 )龙年历史典故( 300字 )

如题所述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猪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这些天,中央电视台用动画短片形式,力推这首充满童趣和年味过年民谣。
这是北方民谣《过年》的其中一段。
完整的北方民谣《过年》是这样念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碗,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爷,
灶爷好高兴,
祈福好话说上天!

小孩小孩你别馋,
爸妈忙把年货办。
又买糖,又买糕,
年糕发糕萝卜糕。
做香肠,做腊肉,
腌凤鸡,腌板鸭,
包你看了口水流!

小孩小孩你别馋,
三十就吃年夜饭。
切腊肉,烧黄鱼,
年年有鱼年年余。
包饺子,做火锅,
阖家团圆乐呵呵!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碗,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猪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因为是口口相传的民谣,又因为流传范围广泛,各地版本略有差异。
一至三段,差别不大。
第四段,开头也差不多;后半段,重在介绍各地民俗,就有些差别了。
比如,也有这样念的: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贴年画;
二十九,枣花酒;
年三十,包饺子;
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
……

对比多个版本的《过年》民谣,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过年民俗,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民谣本身的含义。
比如,念到“年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一句,我就明白“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含义了。
那不就是叩头拜岁嘛。
叩头拜岁,多半有压岁钱,有大小红包。
小孩当然乐意撅屁股、乱作揖了。
而在《过年》民谣中,加进贴年画的情节,又多了一种文化韵味。
过年贴年画,本来就是千古流传的文化民俗。
贴年画,还包括贴对联、贴窗花、贴门神、贴阿福等。
有一首《贴年画》的民谣,就记录了这一文化民俗。
过年啦,贴花啦,
满窗子,都红啦。
贴个猫,贴个狗,
贴个小孩打滴溜,
贴个老猴抽烟斗,
贴对呒牙佬满窗走。
这首《贴年画》民谣,其他都好理解,有两句曾跟许多朋友探讨。
一句是“贴个小孩打滴溜”,我猜想是窗花或年画中,有小孩在打陀螺。
冬日打陀螺,好玩不说,还健身、暖和,深得男孩喜爱。
女孩也未必不乐意,我就玩过打陀螺。

年画或窗花中的小孩,想是打陀螺高手,玩得很娴熟。
你看,不倒翁似的陀螺滴溜溜转。
贴小孩打滴溜的年画或窗花,或许是象征圆满和欢乐吧。
第二句“满窗走的呒牙佬”,我猜想是贴了慈祥、喜庆的大阿福窗花。
窗花中的大阿福,应该源于笑盈盈,胖墩墩的惠山泥人大阿福。
在我国民间,惠山泥人大阿福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至于这一可爱形象的来历,据说源于一则感人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荒草丛生的惠山经常有豺狼出没,时时危害人类。
人们祈求天地,速遣神灵,降伏妖魔,为民除害。
果然,上天派来一对巨人。
这对巨人很特别,看上去满脸孩子气,活像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
但是,智勇双全,力大无比。
无论什么奇禽猛兽,一见这对童男童女的巨人,就俯首帖耳,改邪归正,再不作恶。
从此,惠山境内,四野安宁,百姓乐业。

人们感念这对童男童女巨人带来的幸福安康,便称他们为大阿福。
不想,有一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场特大冰雪,压到大片山林树木。
其中一棵大树,把童男大阿福压死了。
童女大阿福伤心不已,日夜啼哭。最终,哭死在这棵大树下。
人们怀着崇敬而又悲痛的心情,掩埋了这对童男童女大阿福。
同时,人们又根据这对童男童女大阿福的形象,创造了惠山泥人大阿福。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把童趣、微笑的惠山泥人大阿福,奉为消灾辟邪的吉祥物。
民间艺人又根据惠山泥人大阿福形象,创造了年画大阿福,窗花大阿福,门神大阿福。

人们希望大阿福的童心和微笑长留人间,光照环宇,并以此寄托以正怯邪的美好愿望。
大阿福,既像天真的孩子,又像慈祥的老人,民间也称呒牙佬。
……
唱民谣,盼过年。多有意思。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盼过年呵。
早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
大人为什么怕过年?
一是过年添岁,怕衰老随之而来吧。
二是在时世艰难、生活窘迫的年代,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年关到了,讨债的,催租的,逼命的……躲避还来不及呢,哪有好心情盼过年。
所以说,大人怕过年。
有一首流传在浙江沿海的《过年》民谣,形象反映了艰难时世,大人怕过年的穷迫情境。

年关近了,辛劳一年的渔民还是不能休息,他们依然顶着风雪去捕鱼。
结果怎样呢?
四处撒网,偏是不见鱼虾进网。
这是天灾,更是人祸。
因此,渔民用民谣喊出悲愤的控诉:
一橹摇到东,
东海龙王怎介凶,
不让鱼虾进网中。

一橹摇到西,
西母娘娘发脾气,
刮风打雷淹田地。

一橹摇到北,
北极仙翁也作恶,
渔民喝点番薯粥。

一橹摇到南,
南海观音顶慈善,
烧香拜佛解苦难。
……
幸亏还有宗教信仰,可以寄托理想的希望。
幸亏还有南海观音,可以逃避现实的险恶。
这也是沿海渔民特别信奉观音菩萨、妈祖天后和水尾娘娘的真实原因。
……
未经世事的小孩可不知道大人的艰难与痛苦。
而且,天下大人谁不疼爱儿女子孙,又有谁会让小孩过早分担艰难与痛苦呢。
就是家徒四壁、山穷水尽,也要求亲告友、东挪西借,为小孩添件新衣,包顿饺子。还要装出笑脸,陪着小孩走亲访友,吃粽拜岁,追赶庙会。
因此,对小孩来说,过年就是过节。
过年了,有好吃的,有好看的,有好玩的。
自然,天下小孩都盼过年,巴不得天天过年才好呢。
过年,又是一年之中最喜庆、最热闹的绵长节日,往往从年前的腊月初八开始,直至正月十八吃过落灯扁食为止,有一个多月哩。

这期间,大人忙些什么,想些什么,愁些什么,小孩是一概不顾不问。
不懂成事的小孩,哪有这份闲心。
小孩的心思只在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
然而,正是小孩的贪吃、贪玩,过年的亲情才得以千家传递、人人相因,过年的民俗才得以千古流传、代代相承。
在我的家乡,也有不少关于过年的民谣,同样传递亲情,传承民俗。
腊月小年,
廿三祭灶,
廿四掸尘,
廿五看牛细佬送还人,
廿六打冻,
廿七扼粽,
廿八磨豆腐,
廿九包食饼,
三十夜守岁,

初一拜岁,
初二拜座,
初三吃粽,
初八上灯,
十四张灯,
十八落灯。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溯本求源,中华龙最早源于我国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太昊伏羲氏部落图腾徽号。 论及华夏文明,其渊源又上溯到三皇五帝。而三皇五帝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属伏羲皇。并且只有伏羲的形象,是人首龙身,被尊为中华祖龙。 相传伏羲是雷神的儿子,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足迹"而孕生的。因为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当然是龙。于是,伏羲便生就一副"龙颜"。古籍里称其"龟齿龙唇"、"鼻龙状"、"牛首龙身"。他"受龙图,画八卦","以龙纪官,号曰龙师",然后结网罟、造甲历、作乐章。 以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功绩而著名的女娲氏,也是一条龙,一条女龙。古人言女娲氏"蛇身人首","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说女娲"蛇身"、"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形"。难怪人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龙的原始图形是什么?最早记载龙的书籍《山海经.海外西经》载:"龙鱼陵居,其状如狸,一曰鰕"。据《尔雅》:"鲵之大者谓之鰕"。现在天水东南部林区曲溪,尚有成群生长俗称娃娃鱼的鲵,正是四足龙的创作原型,也是伏羲族的图腾神。鲵,古人视之神圣。《史记.始皇本纪》载:"始皇下葬也,以人鱼膏为烛。"据称鲵鱼脂肪,所做之烛,能将空气中氧耗尽,以保尸身不腐。 随着强大的伏羲部族由黄土高原向中原大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流动迁徙,黄河中下游及西南地区的许多部落被征服。征服部落的马牛狗鹿鱼鸟等图腾,也就融入了伏羲部落的图腾中。鲵鱼形的原始龙,由此兼并各民族图腾,形成综合的龙图腾,构成华夏民族团结的纽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捏黄土造出来的。女娲创造了人类,那么女娲她自己又是谁创造的呢?按普遍的说法,女娲最早应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 什么是图腾呢?图腾(totem)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图腾信仰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图腾的色彩在女娲、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出。蛇图腾分布很广,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在几千年的不断迁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图腾传遍了长江南北,在台湾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在奉蛇为图腾的地区,人们一般认为"蛇"是"龙"的原形,"龙"是"蛇"的神性显示。所以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称家蛇为"苍龙"、"天龙"、"家龙"等等,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称"龙种"、"龙人"、"龙户"并建蛇庙,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龙是中国人的象征,中华民族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2
神话中的黄帝发动统一战争,涿鹿之战中,黄帝用雄浑的龙吟威慑敌方,并有一条生有双翅的应龙,为黄帝的事业冲锋陷阵。而黄帝本身就是“黄龙体”,炎帝也是其母感神龙而生的“龙种”,炎黄部落的融合即龙族的融合。先秦是中华民族的形成期,龙形象也在先秦各代得以长足发展,由杂多而整合,由粗简而趋美。就龙自身来说,也体现了一个“合”字,它既集合了鹿,牛,驴,虾,象,鱼,人,蛇,凤等动物,还融合了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应此我们讲龙的精神即团结凝聚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
神话里的大禹是从父亲腹中蹦出来的一条虬龙。虬龙禹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根治泛滥天下的洪水。他“尽力沟洫,导川夷岳”,三过家门而不入,堪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典范。而其麾下的首位功臣,却是万苦不辞的应龙。作为开路先锋,应龙用自己的尾巴划地,划到哪里,大禹就把河川道路延伸到哪里。以后的岁月里,龙又成了雨师和水神,于是,我们看到了演绎在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祷龙习俗,看到了劳苦百姓因普降甘霖、旱象解除而酬龙谢龙,而奔走舞蹈,而欢欣落泪。同时,龙又有征瑞的神性,人们相信,作为吉祥嘉瑞的神物,龙能给他们带来绵延多多的幸福和好运。应此我们说龙的精神,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