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诗歌有哪些派别?分别有哪些代表作家?

如题所述

明代诗歌研究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一环,已有的研究成果要么集中于复古思潮所涉及的几个环节上,要么集中于个性解放思潮中的重要成员身上,而且大都是对理论的关注远远大于对诗歌创作本身的兴趣,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的出版就成为目前明诗研究中不可多得的重要成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晚明诗坛现象概述
第二章 后七子派后期诗歌运动
第三章 徐渭、汤显祖、李贽(附阳明学人诗)
第四章 公安派
第五章 竟陵派
第六章 晚明闽派
第七章 山左诗坛
第八章 江浙诗坛
第九章 东林、复社、几社
第十章 晚明女性诗坛
附录一 晚明文人结社简表
附录二 晚明女诗人生平、著述简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明代涌现众多女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尤以晚明的吴中地区最为明显。特别的是,这不只反映女作家分布的区域特徵,也恰巧与明代男作家的占籍比例相仿。可见明代江南的吴中地区不仅文人荟萃,亦是女子创作的高密度区。进一步考察此区的女作家,不但大多数的身分为名门闺秀,且家族长辈不乏当时的著名文士,如:沈素瑛为名画家沈周之女、文俶为文徵明玄孙女、沈宜修乃戏曲家沈璟之女侄。值得指出的是,此区女作家间不乏具血缘、亲缘的密切关系,如:沈宜修与其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以及叶家三姊妹与其表姊妹沈华蔓、沈宪英,或者陆卿子与子媳文俶。由上述特徵,不难推知明代女作家比历朝才女获得较多展露才华的机会,在某个程度上与其成长环境(包括居住地、家庭背景)有一定的关联。
本文章节架构,计六章。各章目之编排,除了绪论及结论外,正文四章拟采取以「主题」为主的策略,并依序分「区域与文化」、「性别与空间」、「性别与创作」、「女性与才德」四个不同主题。由於本文既可视为一个区域文化现象的研究,也可当作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的一部分,因此兼采历史与文学的研究视角,乃本文基本的研究取径。此外,因本文关注对象为女性,又中国女性之思想观念、言行仪态与生活空间,是深植并附属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体制下,欲期许达到较不失客观的研讨,并对研究的对象及其所处时空环境,有较完整的观察与深入的析论,本文亦将借鉴「性别研究」的观点。
简言之,本文冀望一面透过「晚明」与「吴中」的时空考察,对明代女作家之其人其作有较完整的掌握与认识;另一方面也期望藉由女作家及其作品的相关问题探讨,对「晚明」与「吴中」这两个学界已注意到的文化分期与区域氛围,有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了解。此外,本文亦在凸显此一现象之后,试图追究几个问题,包括:吴中地区产生许多「才女」作家?此一现象与明人极度重视的「贞节烈女」是否代表了两种相异的价值观与才德观?而这些明代女性作家有机会参与创作进而梓行文集,能否视为女性自觉行为的展现?凡诸问题,皆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http://fedetd.mis.nsysu.edu.tw/FED-db/cgi-bin/FED-search/view_etd?identifier=oai:etd.lib.nsysu.edu.tw:etd-0705107-135126&index_wor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