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为何会发现亿吨级的大油田?

如题所述

我国在渤海莱州湾地区发现了一个大型油田-垦利6-1油田,根据已经完成的探明储量报告,该油田的探明地质储量将超过1亿吨,这个油田也将成为我国渤海莱州湾北部地区第一个亿吨级的大型油田。而根据之前的勘探和开采情况,渤海湾地区的可勘探矿区面积达到了渤海总海域面积的近60%,渤海油田已经成为我国海上最大的油田区。

石油作为和煤炭、天然气并称的三大传统能源之一,在推进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石油的成分复杂,在不完全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而且烧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但是和其它传统能源一样,石油在全世界的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仍然无法在短期内被撼动。

从石油的组成来看,它是以烃类有机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占比可以达到80%以上,主要包括烷径、环烷烃、芳香烃、烯烃等,这些烃类是石油产生热值、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除此之外,石油中还含有一些非烃类的化合物,比如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沥青等。

目前科学界对于石油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有机物生成说,认为石油的产生归结于大量动物尸体和植物残骸,在被埋入地下以后与外界隔绝,在地质沉降的作用下,一层层地持续进行着这个过程,然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与周围的岩石和泥沙等共同作用,由下而上地经过有机质分解、小油滴的产生、小油滴的下渗聚集、贮油层的形成等过程,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储量的石油矿床。而另一种观点认为石油是无机物生成的,具体又分为岩浆生成说和碳化物形成说。由于无机物来源说,不能很好地解释石油矿床所在区域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即基本上都是位于大规模的沉积岩层中,而恰恰有机物生成说是以沉积为有机质演化进程的主线,因此有机物生成说逐渐成为石油产生原因的主流观点。

按照石油有机物生成说中关于石油的产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石油矿床的形成,需要满足几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要有大量的以及持续的有机物作为物质来源;第二需要相应的地质条件作为支撑;第三必须经过相当长的地质历史演化时间作为保障,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对比以上条件可以看出,海洋在石油的生成上,要比陆地更具有优势,比如海洋中的大量藻类和浮游生物,其数量要比陆地生物多得多,更新换代的频率也要比陆地上的生物快得多;海洋中的生物遗体在海底,其沉积环境要比陆地上优异得多,受到外界的干扰也要小很多。据地质专家研究,仅海洋中的大陆架和大陆坡区域,就蕴藏着占据全球石油总储量一半以上的石油,因此,对近海区域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的前景日益广阔。

我国近海的大陆架区域面积近290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海水深度200米以内、也就是适宜海上大规模石油开发范围的面积大约为130万平方公里左右,在这个区域内,拥有着众多沉积环境良好的沉陷盆地构造,共同构成了环太洋油气带的主体部分,也是我国能源贮备的重要后备基地。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上述符合条件的近海大陆架内,从北向南我们主要有7个大规模的含油盆地,即渤海、黄海、东海、台湾海峡、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油气盆地,总含油量估计在130亿吨以上。

从渤海来看,海域中发现的油田,与华北地区发现的其它诸多油田所属的地质构造都相同,都属于同一个沉陷盆地,即渤海-华北盆地,该盆地的地质历史较早,可以追溯到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该地区位于冀中、黄骅、济阳三个凹陷带的边缘,属于古老地台的活化区域,地质活动相对活跃,通过几千万年的地质构造运动,周围逐渐隆起,而这一区域的中心地带逐渐凹陷,形成了后期的湖盆,最后演化为渤海湾以及周围的低平原区。

在这种地质运动的作用下,渤海湾的沉积环境十分优异,一方面来自大量海洋生物在死亡之后的不断沉积,另一方面通过地表的径流冲刷到大陆架区域的有机物、泥沙等,也为沉积环境的塑造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环境支撑。据监测,渤海湾海底的沉积物层的厚度,可以达到3公里以上,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达到7公里。经过漫长的时间,通过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演化,这些沉积物为生成石油矿床的生油岩层和储油岩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渤海湾发现大规模的油气资源当然不足为奇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在我国近海区域发现更多的优质油气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