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名的10首诗

如题所述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赠刘景文 / 冬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附加阅读:《题西林壁》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而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谈游山的体会。而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4
1、《定风波》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倦客尘埃何处洗。   

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门前酤酒市。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4、《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珠帘十里卷香风。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语音犹自带吴侬。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