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秋季预防疾病小常识

如题所述

秋季不要给孩子添加过多的衣服,睡觉时也不要盖得过厚。加上后就不好减掉,因为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只能是越加越多,到了真正的寒冷季节,就没的加了。最好的办法您与小儿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小儿就不会冷,小儿虽然没有大人耐寒,但小儿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会安静。在平日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个父母或老师给孩子冻着了,他们都很会给孩子保暖。

  2、每天为孩子准备长短、厚两套衣服到幼儿园,让老师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当孩子已经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应该让孩子静下来,擦干汗水,等到孩子不再是汗流浃背时,脱掉一件衣服,再放孩子去玩。

  3、秋燥食粥最适宜,粥具有清火养胃健脾之功效,把它与一些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对于改善秋燥症状大有益处。

  4、应该让孩子多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小儿胃肠道和肺部有益。

  5、培养孩子穿衣、穿袜、穿鞋、洗手洗脸、擦汗等自理能力和主动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表达能力。

  6、对孩子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

  7、让小儿到大自然中去锻炼,有氧锻炼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数父母都是怕孩子冻着,很少有怕孩子热着的,早早就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被子,天气刚刚有些凉意,就闭门闭窗,这无异于剥夺了小儿在大自然锻炼的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秋季天气干燥,由于孩子皮肤娇嫩、呼吸频率高、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饮水和饮食调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发现教育小编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希望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

1.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2.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第2个回答  2020-11-13
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出现皮疹前1-2日至皮疹结痂为止,均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期症状,在发病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最多,四肢远端最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是轻微的,病程呈自限性,一般1-2周自愈,可不治自愈。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及发热,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除经飞沫传播外,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倦怠、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腮腺逐渐明显肿大,往往从一侧开始,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病人会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3.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痛、鼻炎、咽痛和咳嗽等症状,也可出现肠胃不适症状。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4岁以下的宝宝易得这种病。夏秋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需要注意。患了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有出现咳嗽、流口水,不爱吃东西的现象,嗓子里还可出现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预防要点
1.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2.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

3.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洗衣服。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保持环境卫生,加强室内通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人时,应增加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

6.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7. 注意膳食营养,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8.避免接触猫狗、禽鸟、牲畜粪便及排泄物。一旦接触过禽鸟或牲畜粪便,要立刻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第3个回答  2020-11-13
秋季湿度下降,空气逐渐变得干燥,一天中气温温差大,早晚凉风袭人,中午又太阳灼人,如不根据气候特点为孩子增添衣服就有患伤风感冒的可能。所以预防秋季疾病要从现在做起,另外秋季幼儿的衣食住行也需要家长和老师格外注意,本文就幼儿秋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秋季幼儿的衣食住行做一简单介绍,希望能帮助各位家长愉快渡过秋季的美好时光!

1、预防伤风感冒

秋季孩子毛病以此为多,尤其是秋风袭来,孩子体质弱一点的,早晚最容易受凉。所以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得当,特别是夜凉之时,要注意为孩子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要注意帮他擦拭,不要把衣服脱掉吹风,否则容易感冒。除了预防保健外,还要避免孩子接触病人。

2、当心气管炎

很多孩子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炎,常常咳的喘不过气来,有的孩子甚至咳了两三个月还不见好,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在孩子初咳时没加注意,随便买点药吃,结果越吃越坏,咳得更凶。由此可见,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之中并发症,不吃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静养 ,少在外面外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危及生命。

3、注意扁桃体炎

10岁以下孩子扁桃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那些本来扁桃腺炎肥大的孩子更容易发生扁桃腺炎,所以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有的甚至高烧40摄氏度以上,连日打针吃药都不能退烧,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腺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4、重视并发症

在患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扁桃腺炎的同时,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炎,很多孩子病未痊愈又因受凉或接触病人,或因扁桃腺炎而并发肺炎,肺炎除了呼吸困难外,并有剧烈的咳嗽和高烧,如不及时治疗就有生命危险,预防本病就是不要忽略病发的初期,有病早医,不自作聪明随便拿药给孩子吃,以致延误了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加重。

5、腹泻

腹泻在秋季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乱吃东西又兼受凉的缘故,因此,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由他乱吃,暴饮暴食,还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着凉。

进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身体不适,因此幼儿的衣、食、住、行也需要注意。

一、穿衣方面

1、判断幼儿衣量是否合适的标准:因为幼儿的心脏较小,搏动力量较弱,搏动出的血量较少,达到四肢末梢的血也较少,所以局部摸起来会偏凉,这是正常现象。幼儿的颈部、胸、后背温热没有汗,手脚适中(比背部稍凉),说明衣服的量正合适。

2、保暖又不厚重的幼儿穿衣法则:“洋葱式穿法”洋葱式穿搭法,顾名思义就像是洋葱一样穿着一层一层的衣物。内层可选择材质柔软、透气且排汗功能良好的纯棉衣物,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以应付天气变化。根据场合与温度,可以一层层加上或脱下,需要时,可搭配帽子、袜子、手套、围巾等小配件,相较于穿一件非常厚重的外衣,又舒适又灵活,可以达到保暖又不厚重的目的。”

3、三暖、二凉原则:所谓“三暖”的法则,即“背暖、肚暖、足暖”。保持幼儿的背部的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而幼儿的肚子是连接到脾胃的,如果幼儿腹部受凉的话,会造成幼儿的脾胃虚弱,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另外,幼儿脚上的神经是比较多的,而且还有很多的穴位,对外部的温度也是比较敏感,如不注意保暖容易引起一些疾病。“二凉”指的则是头凉、心胸凉。幼儿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所以,一定要保证幼儿头部散热。幼儿如果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所以,要保证幼儿心胸凉爽舒适。

二、饮食方面

1、清热解暑要继续,清热解暑类食品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2、寒凉饮食适当少,西瓜、香瓜、黄瓜不能像盛夏一样毫无顾忌地大吃特吃了。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寒凉类的食物,如西瓜、香瓜、黄瓜等,都要适可而止。

3、“少辛增酸”,益肝肺爱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们要克制一下了。夏季吃些辛辣食物可以增加食欲,但是立秋后要适当减少。因为秋天要收肺气,而辛味太盛则伤肺。“增酸”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肝脏的功能,所以要多吃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番茄等。

4、滋阴润肺以防燥,立秋后除多喝些开水、淡茶、菜汤、果汁及豆浆牛奶等之外,还可以进食些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作用的食物,如藕、百合、板栗、红枣、银耳、山药、荸荠等。

5、体重食欲需平衡,经过炎热的夏季,人们往往胃口大开,进食较多,而秋季又是收获的季节,好吃的食物也特别多,人们往往容易放纵食欲,大吃大喝。这样不但会造成肥胖,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如痛风、痔疮、脂肪肝等,要注意浅尝辄止。🍓6.细嚼慢咽利肠道,饮食中食物的多样、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应多吃耐咀嚼富于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进食时,细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完全吸收,又能通过纤维食物保持肠道水分和防治肠燥便秘。多咀嚼可生津润燥,达到防治秋季咽喉干燥的目的。

三、睡眠方面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幼儿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太阳,家长可在每个星期五把幼儿的被子带回家利用双休日把被子洗、晒一下。

四、外出活动

1、及时补充水份

儿童的运动量一般比成年人大,他们会在跑跑跳跳中寻找快乐,他们会边走边唱,他们会边跑边闹,及时补充水份很重要。秋季天气燥热,运动过后适当的给孩子补充些甜品味的水份有利于孩子的新陈代谢,还能更好的补充孩子身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2、注意安全卫生

带孩子出去游玩时,应选择人少的地方,因为大家都知道,秋天,气温是逐渐降低的,空气也就变得更加干燥。而且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弱,适应能力也比较差,并且,他们还属于好奇心比较强的,看到哪里都喜欢,都想去摸一下,玩一下,随之而来的细菌也会跟上孩子的身体,所以,妈妈们帮助孩子搞好个人卫生很重要。

3、保护皮肤很重要:

孩子的皮肤十分娇嫩敏感,对秋天这干燥季节的变化很是敏感,因此,妈妈们若是想带孩子做户外运动,一定先为孩子做好皮肤护理。
第4个回答  2020-11-13
1.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2.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