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号称奉系“小诸葛”,为什么被张学良处死?

如题所述

随着电视剧《少帅》热播过后,引起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热议。作为张作霖的得力干将,被称为奉系“小诸葛”的杨宇霆威名响彻天下,他为东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猜测?在张作霖之后接替他位置的是足智多谋、战功赫赫的杨宇霆,而不是人们眼中的软弱无能、一身不良嗜好的“官二代”张学良,那么可能东北就不会轻易地被日军攻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能倒退。而我们的这种猜测也永远只能是可能。这里我们对此不深究。而真实的历史是在张学良继任东北最高指挥官之后的一年后,就贸然下令将自己忍无可忍的杨宇霆处死,为何张学良会与杨宇霆如此不和,以至他不顾杨宇霆在军中的威望,不顾杨宇霆为自己父亲立下的汗马功劳,毅然决然的想要这位奉系“小诸葛”呢?

首先,杨宇霆自己的种种行为触犯了身为其长官的张学良。当时的张学良在杨宇霆眼中只是一个只会玩乐享受的富家公子。这位初出茅庐的公子哥来担任如此重要位置使得杨宇霆不服,他认为以张学良的能力根本无法掌控东北局势。不仅如此,杨宇霆常以长辈自居,对张学良的各种行为指手画脚。可以说杨宇霆打心底里看不起他的这位少主。在和张学良的对话中,杨宇霆常常称呼其为“小伙”,让张学良感受不到一丝尊重。其实在杨宇霆内心中,根本不甘于向他人俯首称臣,他的目标是自己能够掌握东北大权,对于张学良的存在不屑一顾。对于这样的杨宇霆,张学良无法容忍。只有除掉他,张学良才能够更好地掌控东三省。

第二,日本人从中挑拨张杨之间的关系。日本队中国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就已经开始觊觎东北地区。张作霖势力在东北的迅速崛起,这是日本人不想看到更不能置之不理的事情,于是日军不断插手东北事务,虽然张作霖对日本人的种种行径十分不满,但是迫于日本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只能表现出亲日的假象。而日本人的贪婪根本不止于此,他们的目的是完全占领肥沃的东三省。对于不服其管教的张作霖,最终将其炸死。然而张作霖死后,并没有出现日军所期望的东北军大乱。于是,借着张学良和杨宇霆不和的机会,日本人在张学良面前不断诽谤杨宇霆,挑拨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只要能够除掉张学良身边非常具有军事才能的杨宇霆,日本人认为张学良就不能够对他们造成威胁。

第三,国名政府的挑拨。国民政府两次北伐的成功,使得他们基本上完全占据了关内地区,然而实力雄厚的东三省,成为了他们最大的问题。武力强攻的话,国民政府可能功亏一篑,散失之前已经取得的良好形式。那么他们只有暗渡陈仓,搅乱东北军内部。时任南京国民政府首领的常凯申曾致电张学良,在密电中向其透露,白崇禧等人企图用杨宇霆来代替张学良的位置,并且建议张学良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办法,率先除掉杨宇霆。而经验不足的张学良也深信不疑。然而这完全是常凯申的挑拨之计。

第四,郭松龄残部的挑拨。早年间,张学良与郭松龄十分亲近,他们两之间可以说是无话不说。而作为陆大派首领的郭松龄和士官派首领杨宇霆政见始终不同,而杨宇霆也多次依靠自身关系,阻止郭松龄的上位。在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原本能够活下来的郭松龄夫妇,由于杨宇霆从中作梗,致使郭松龄最终被处死。虽然郭松龄身死,但是其部下很多仍然在奉系中担任要职,于是在张学良接替其父亲位置之后,郭松龄残部利用张学良与郭松龄之间关系,多次造谣中伤杨宇霆,这也让张学良对杨宇霆更加的不能容忍。

最后,是由于张学良自身的性格特点。张学良自出生以后,张作霖对于他的这个“小六子”就十分的重视。作为当时有名的官二代的他,从小就争强好胜。在张学良接替父亲的东北军后,对于居功自傲的杨宇霆等人感到十分的不满。他曾说过:“虽然他知道杨宇霆的确很有才能,但是他不相信东北离开了他们就不能过下去了”。这也是张学良自身性格中的固执和骄傲的体现。最终导致了杨宇霆被其下令处死的结局。综上所述,为奉系军立下汗马功劳的杨宇霆被处死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在“杨常事件”爆发不到两年后,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最终导致东北彻底沦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4
杨宇霆虽然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人的才华,也在事业上有不错的发展,但是他却没有做到对张学良忠心耿耿,一直有更大的野心,所以被发现之后就只有处死的命运。
第2个回答  2020-11-04
因为杨宇霆居功自傲,根本不把张学良说的话当回事,三番五次的违背张学良的命令,所以最终忍无可忍的张学良将其处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