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骨灰级漫迷请推荐一些动漫潮流杂志!谢谢

各位骨灰级漫迷请推荐一些动漫潮流杂志!要文章分析比较深刻的,最好既能不时追溯一下经典又要紧扣时下动漫文化潮流的!最重要就是文章哦,评论性文章要多!谢谢各位,感激不尽!
怎么都一面倒呢?汗……能不能推荐多点文章,文字分析评论性比较强的杂志,偶在搜集论文的资料啊~先谢谢各位已经作答的兄台们!

各位仁兄们,请推荐杂志时附上对该杂志的评析,谢谢!

  不久前,偶然在广播里收听到这样的一条新闻“日本的动漫画近年来一直恶搞不断,不仅恶搞了我国古典名著,还恶搞了格林童话,颠覆了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在我国引起了读者很大不满。”

  初听,愕然。再听,笔者开始不满。

  通常在电视台电台主持人高贵的眼里,动漫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是典型的哄小孩子的无聊玩意。不值认真对待,就像当年曹某人抄了《棋魂》,闹得沸沸扬扬,直到电视台作了专访,节目的侧重点指的也不是:职业棋手抄袭围棋漫画是否失德?而是惊异:这帮青少年对待动漫咋就这么认真呢?是否值得?所以这条涉及动漫的广播新闻――其实就是作为花边凑数播出的――说出这样一番话似乎也是“合情合理”了。但让人还是忍不住想抗议:“好歹也是公开发布的消息,说话时注意点客观事实行吗?”

  说起“恶搞”,日本的动漫界确实有不少作品采用了别国著作的框架,具体例子动漫迷们心中各有其数。我国的古典著作也有很多被拿去又烹又煮。太公望甩了白胡子成了嘴上无毛说话办事都不太牢的无厘头小子;各种坐骑都去了圣兽法象只只都可爱得让人想抱回家去当宠物养。动漫的《封神演义》里,女子都坦胸露背穿几寸长的大高跟鞋好象随时准备去T型台踩猫步。这样的《封神》,还与原著有什么相似处吗,除了人名以外?构成一部作品最主要的两个要素就是:情节与主题。太公望那一头击破对手的手段一个赛着一个匪夷所思。在情节上和原著已经没多少关联了。而至于主题,在我国古典著作里,是借着诸神斗法来宣扬:周灭暴商,天道使之然。难道在动漫《封神》里,也能找出周朝建立是天意吗?硬要联系的话,恐怕只是单纯的想守护人民吧?

  至于拿着手枪四处开火的三藏法师,戴眼镜儒雅微笑的猪八戒,原作里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对明朝社会黑暗腐朽统治不满的《西游记》,在这里还能体现吗?要找黑暗,那只能是四人各怀黑暗的过去。但现在,他们聚集在一起,组成酷酷的pose四人组。隐痛,但却快乐地继续旅行下去。沙悟净继续代替猪悟能好色,孙悟空也接着经常肚子饿。(怎么也跟猪似的?)

  如果只是单纯的使用了同样的人名,却重新填充了情节和主题,那和“恶搞”是有本质区别的。至少不是在众人皆知的情节上添加出什么花样来供人消遣逗乐,这就不会让人和原作混淆。(当然如果原作者还活着,你不去申请版权直接全用人家名字就另当别论,至少是不厚道。)这甚至都不能算是原作的“衍生”,根本就已经是再创造。就好象所有人都不会认为吴承恩曾写了个至尊宝。如果有人非常激动地告诉笔者:当年唐朝那个和尚,就是高唱着“Only you,你本领最大~就是only you~,使那妖魔它无法吃我。”穿越沙漠去天竺取经的。那笔者只能一脸景仰地回敬:“I真的服了you!”

  提到“被恶搞的格林童话”那简直就是直接对应由贵香织里的《路易革命》,那个系列也确实是在恶搞。尤其是在出现了喜欢收集少女水手服cos的变态王子那段,而且时不时冒出一句“其实原作是这样的......而我觉得.....”。但充斥其中的乱伦、偷情、受虐狂,以及那个具有娱乐精神,很有魅力但确实是个色狼的路德维希王子,这么多很有噱头但却扭曲的元素所组成的,难道还能构成一个给“孩子”看的童话吗?这其实是个残酷的成人童话,至少是给青少年看的。没有哪个母亲会在睡前给孩子讲述:从前有一个色迷迷的王子,在寻花问柳(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寻妃)的途中总是被一个叫小红帽的狙击手追杀,在笨手笨脚的仆人陪同下,收纳了一个受虐狂魔女作同伴,这次偶遇大脚的灰姑娘......”至少N多的名词解释就会让她头痛不已。

  到这,笔者忍不住又想起了几年前在报纸上看过的对漫画的一则评论,一位夫子跳出来卫道,对着桂正和的《DNA》开炮:“这种充满了XX描写的书能给孩子们看吗?这不是教坏小孩子吗?怎么能引这种书进来?”它本来就不是给小孩看的书啊!日式的动漫画和中国的文字作品一样,作品是要区分年龄段的。要是谁把桂正和的漫画当成国产教育幼儿的说教片,和着糖块赐给了五六岁的幼童,那是你的失误!就好象纵使“金学”和“红学”一样有研究价值,各文学院的中文系学生都有规定的课时去通览了解,但要是谁让十岁以下的少儿去阅读崇祯本的《金瓶梅》,那也是不应该的!实在有失厚道!

  十几年前,大陆上还在播放《忍者神龟》的动画片,《圣斗士》也刚入我国,立有卓识者义愤填膺,在报纸上高呼:“进口动画片看多有百害而无一利!”理由是:严重误导孩子!四只乌龟全用名人命名,如果有大人纠正“爱因斯坦是科学家”,孩子会理直气壮地反驳“是神龟,不信你看动画片!”对《圣斗士》的担忧则是:“孩子们也许会以为雅典娜是个日本有钱人所以圣斗士才会保护她。”

  这都是哪门子理由啊!

  《忍》是美国的动画片,美国佬们有的从祖父到孙子一家三代都用一个名字。别说叫乌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有什么稀奇,就是直接称为“乔治-华盛顿”也没人去告发他大逆不道啊。他们不象中国人那么讲究名讳。孩子不清楚这些,家长应帮助他们去辨析。这些姑且不论,最重要的是:一个“孩子”已经大到能完全听懂长篇动画片里一套一套的对白的地步,却从来不知道“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是二十世纪科学史中最伟大的天才,这究竟是动画片的延误,还是家长的失责?放任自己的后代于混沌中而不顾,反要指责动画片出现了“不正确”的信息,这难道不是推卸责任?

  至于当年对《圣斗士》的诘难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在外国神话几乎取代了本民族传说的事实中,提到“祝融”“共工”“刑天”都会让人怀疑问话者是否昨天高烧了。这位老先生居然担忧《圣斗士》会让人分不清雅典娜是希腊神还是日本人。让笔者说些什么呢?杞人忧天乎?痴人说梦乎?这位大叔你用心良苦何不弘扬一下民族文化?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国人也许还可以庆幸一下,连《基度山伯爵》都被“恶搞”成《岩窟王》了,《红楼梦》却因为人物关系复杂,被小日本们硬生生地――还是没“恶搞”成。成了四名著中唯一的幸存者。这回终于不“混淆”了,不至于让青少年们“不分是非”了。但这种“成功地保护”对我国的青少年到底有什么有益的影响?日本人不仅改编他国故事,很多日本古典文学都有其相对应的漫画版本。《源氏物语》在很久前就有了漫画版,近几年听说又打算制成动画。《源》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顶峰。就算有人懒得看古小说,翻翻漫画多少还能知道桐壶紫姬,朝雾夕颜。可以了解一下光华公子是谁,《源》的大意。而我们的《红楼梦》呢?嚷着要救国粹的人,排斥日漫改编中国名著的人,你们又是如何宣扬中国文化的呢?

  《红楼梦》被“保住了”,但要找一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中又有几个能说出它的大概情节呢?更不要说自己对其进行个人分析。也许被初高中课本节选猛灌一通后会了解到讲的是四大家族兴衰史,但若问及大观园哪几位少女分别代表贾史薛王;以及谁是妙玉岫烟,这恐怕就要逼得人恼羞成怒了。

  在笔者读初中时,在班里举行的语文常识摸底竞赛中,同班有位同学就在填空题里坦然写上:“讲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恋爱悲剧故事。”消息在中午传出,结果令笔者喷了饭。由此可见,百合之恋在近十年前就已见端倪。但十年前日漫在中国也只是方兴,更兼那同学从不看日漫,这就无从说是被动漫GL所荼毒吧?
  这样的“保住”和“没保住”之间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想保护本民族的文学形象,这个动机和用心完全可以理解。但保护这类抽象国宝不像保护熊猫:喂饱了看好了别让外国给偷跑了就行。想要本国的经典光焰万丈长,不被外国给“恶搞”和“颠覆”了,至少得树立和宣传他们的形象。所有人都知道了本尊真身是个什么样子,也就不会混淆乃至被误导。也就从根本上达到了“百毒而不侵”的效果。

  前几年迪斯尼的《花木兰》让全球知道了古中国有位代父从军的勇敢女子,随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又因为祝英台的性格过于开放而颇遭非议。但之前谁想过要对世界宣传中国也有一对忠贞不二,至死方休的爱侣?这样的只知谴责也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每年都在纪念衣袂飘飘的屈原,但却被韩国抢先申了“端午祭”的遗。不满是必然的。但看看韩国,申请的各项理由比中国还一应俱全。我国的纪念相对看起来确实散碎零乱。这才是真正的哑巴吃黄连!打落牙齿肚里咽!我们嘴里的“保护”,其实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对其又掩又埋,使之终不见天日,我们也看不清它。要么就是既不让别人动,自己也不管,任其日晒风蚀,湮灭在历史里算它自己命短。而这两种办法哪一种看起来都荒谬无比。为什么我们只会在事件发生后吵着闹着抗议,而在之前想不起来把自己乱扔的宝贝清理停当,让全世界都看到我们正在其上书漆金大字“中华所属”?就不能赶在别人包装前,自己先把它推广了么?标明主家,欢迎观摩,相较起尖叫“又给改编啦,我们其实不这样的”,主被动即现。

  吃了无数回哑巴亏,也没看见有什么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在小说界反倒有人抄起日本的动漫来了。若要说日本人任意恶搞、改编、再创造中国的文学人物典型,“引起读者的强烈不满”,我们也可以以泄私愤的心态打肿脸充胖子,硬说这是因果报应,循环不爽。但人家日本人无论完全遵循原著也好,完全重组再创造某故事也好,多少还肯承认故事的灵感起源于中国的小说传说,或是说这根本就是中国的故事呢。抄日漫的人死活抵赖曾看过Clamp,读过矢泽爱,这算是怎么回事?难道不使泱泱中国看起来英雄气短?)

  某80后的畅销“作家”,曾腆颜狡辩:“要说我是抄的,那《圣传》也是抄的,抄了佛教,连人名都一样!”呸!人家除了八部众的名称出于佛教,哪点情节还相同?你从哪部佛经话本上看到过苏摩手中舞双月,乾达婆十指纤纤拨弦琴?而你那“作品”中除了人名不一样,还剩了几个情节和《圣传》不相同?

  “读者对恶搞的动漫不满”听起来多像广电总局发表了禁播境外动画之后那番臭名昭著的声明:“我们禁播境外动画是因为国内的青少年极其喜爱本国动画,我们是为了满足他们强烈的要求才这么做。”

  无语了。

  这才是给动漫迷们“恶搞”了一大把。

  对这类事件的不满,就好象对抄袭日漫骗版税的人的不满一样:最开始只是作为动漫迷而反对其事件本身。而在他们的“声明”“辩解”之后,事态没有平息,反而“反某某”“倒某某” 的呼声越来越强烈,那则是因为――你凭什么扭曲众所周知的真相?你凭什么侮辱动漫迷的判断力和智商?谁给你的权力把一个群体当成傻瓜耍?

  “为满足大家强烈的要求”,“引起了读者的强烈不满”,报纸舆论和广电局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关注起动漫来了?要是真像说的那样,请至少先声讨一下抄动漫的文贼们:从美称“借鉴”了《圣传》和《NANA》的某些“作品”,到抄《棋魂》的某某,再到连标题和情节都不曾改动的《Clover(三叶草)》,以及前不久才出现的“中国版的死亡笔记”,这些都引起多少动漫群中真正的“不满”了?!

  本文发表于07年6月A的《动漫前线》

  文:珂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8
当然是动感新势力拉,给你看我被采纳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557408.html

动新会对那些人气很高的动画写一些评论文章的,而且编辑的文采是其它杂志不能抗衡的
第2个回答  2007-10-16
《漫友动画100》《漫友漫画100》《漫友可爱100》《动画基地》《动感新势力》《动画时空》《动漫水晶》《动漫前线》太多了,以上这些我都看过,都很不错的
第3个回答  2007-10-19
评论多的话最好是动漫贵族或动漫前线或动漫贩,动新以碟为主,内容评论少
第4个回答  2007-10-21
骨灰级的都直接去日本2CH混日文,稍差点的都在JOJO 昆仑这种专业论坛混
那些杂志不但消息2手,评论也主观严重

国内的漫画不清楚就是了
第5个回答  2007-10-26
动心.动漫前沿.
动漫基地.漫友.等
甚至可以收看电视节目比如说动漫秀场和东西动漫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