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座”第一个被埋葬在中国皇帝赐予的土地上的欧洲人是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6


马特奥利奇是第一个被中国皇帝埋葬的欧洲人。他在罗马学院师从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克里斯托弗克罗。他学习中文,并最终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员。他翻译了几何元素,他的世界地图最终到达了皇帝本人手中。天文学和数学的钥匙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今年,在他逝世400周年之际,人们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拉开了利奇年的帷幕。他的中文名字是利玛窦。


今年5月17日,由耶稣会士发起的庆祝马蒂奥里奇年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利玛窦的家乡马塞拉塔拉开帷幕。其他国家也将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5月6日,教皇本笃十六世写给马其顿主教克劳迪奥朱利奥多里的一封信被公开。教皇在信中称赞“深厚的信仰和杰出的文化科学才能”是支撑利玛窦沟通中西的力量源泉,也是福音在中国文化中扎根多年的原因。中国的一些街道以利玛窦命名,以此向这位西方传教士致敬。


利玛窦至今仍是中欧文化交流的典范。在他去世时,派往中国的使团有八名使者和八名来自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在四个教区和一个传教办事处服务。此外,还发展了25000名基督徒。中国人把他当作“泰西学者”,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武康认为他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利玛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许多文学作品的灵感都来自于他在16世纪不可思议的冒险经历。他被视为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的耶稣会士的典范。


利玛窦于1552年10月6日出生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城市马塞拉塔。从1561年开始,他在家乡的一所耶稣会中学学习,1568年去罗马学习法律。1571年,19岁的利玛窦加入了天主教耶稣会。第二年,我来到佛罗伦萨学习人文学科。从1573年到1577年,他在著名的罗马学院学习,在著名的耶稣会士克罗的指导下学习了许多科学。


利玛窦经常感受到在亚洲传教的召唤,所以他出发去了亚洲。1577年到达葡萄牙科英布拉,在那里学习葡萄牙语,开始研究神学。1578年,他和其他13名耶稣会士从里斯本启航,同年9月抵达印度果阿,在那里继续研究神学,同时教授拉丁语和希腊语。


学习中国文化


1580年,28岁的利玛窦被提升为科钦的祭司。1582年离开果阿,同年8月7日抵达中国澳门。在那里,利玛窦几乎立即投入到学习汉语的艰巨任务中。583年,时任两广总督批准利玛窦和另一位耶稣会士定居广东东部的肇庆。从此,31岁的利玛窦开始了漫长的北上之旅,他的最终目的地是北京。


利玛窦在肇庆耶稣会住所展示了一幅世界地图,吸引了许多人观看。在大家的建议下,利玛窦复制了地图,将地名翻译成中文,并于1584年印刷。这是著名的世界地图的原始版本。当时中国称之为世界大地理图。此外,他带来的欧洲钟表、威尼斯棱镜、西方绘画和书籍,吸引了当时中国人不认识的人的赞叹。通过这种接触,利玛窦成功地使大约70名中国人皈依天主教。那时,他可能会开始使用他的中文名字利玛窦。


589年,利玛窦在两广新任总督的许可下,与其他耶稣会士迁往粤北韶州。在那里,他们得到了更多的便利,有了住处,建了教堂。为了融入当地文化,利玛窦等人模仿佛教僧侣的服饰。许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被这些聪明的西方人所吸引,来到利玛窦的住所学习他们的知识。


1590年前后,这些耶稣会士发现僧侣不如儒生和其他受过教育的人,于是开始蓄发蓄髯,穿儒服。在此期间,利玛窦逐渐掌握了中文,并将《儒教四书》翻译成拉丁文。这份手稿现在保存在罗马的耶稣会档案馆。此外,利玛窦还总结了第一套将汉字翻译成拉丁文的标准。这两项成就足以让他成为真正的西方汉学之父。


592年,耶稣会士的住所遭到土匪袭击,利玛窦脚受伤,一瘸一拐。595年,他离开邵州,迁往南京,在那里他继续北上到首都,并因日本入侵朝鲜而被迫迁往南昌。


595年,利玛窦在南昌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友人记》。1996年,他翻译编辑了短篇小说《西国志》,兴致勃勃地向中国人介绍了他的西方记忆方法。


公元598年,南京礼部尚书王中明得知这位来自西方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可以帮助政府修订年表,就提议带他和拉撒罗坦若神父一起进京。在这次旅行中,熟悉音乐的LazzaroCattaneo神父听懂了中文的语调。在他的帮助下,利玛窦着手编纂第一部汉语词典。可惜这本书保存不了。

详情
    官方服务
      预约搬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