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历史由来

如题所述

普通话的历史由来可以追溯到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但这只是普通话形成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被称为普通话。下面是关于普通话历史由来的详细介绍。
1. 汉民族共同语的起源:早在上古时期的夏商周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就已经产生。当时的民族共同语称为“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
2. 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汉代的民族共同语称为“通语”,唐宋时期,人们写文章、作诗词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国家颁布的读音)。明清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称为“官话”。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称为“国语”。
3. 普通话的确定:新中国成立后的汉民族共同语被称为“普通话”。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以突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
4. 普通话的含义: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5. 普通话的地位: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一方面,作为北方方言代表的北京话,数百年来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以后,作家们自觉地用普通话写作,涌现出一大批作为普通话书面语规范的典范作品。“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综上所述,普通话的由来是一段很漫长的历史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