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跟上官婉儿的关系

如题所述

上官婉儿曾依附在太平公主门下,是太平公主的下属。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

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

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扩展资料: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对声辞之美较为看重,擅长体现事物图貌的细腻、精巧。

中宗年间,因其政治地位的影响,“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

上官婉儿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婉儿在这期间主持风雅,与学士争务华藻,写诗赛诗,对文人提拔奖掖。

近代文艺理论家谢无量称“婉儿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相慕,遂成风俗,故律诗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也” 。

此外,上官婉儿还在开拓唐代园林山水诗的题材方面多有贡献,如《游长宁公主流杯池》,突破了以往写景状物的宫廷诗歌形式,寓情于景,却更具有自然山水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上官婉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3

上官婉儿曾依附在太平公主门下,是太平公主的下属。

景龙四年(710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得到消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

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太平公主非常哀伤,派人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

扩展资料

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她长相,性格都像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太平公主畏惧母亲,因而行事比较收敛,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购买别业。

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载称,太平公主同相王李旦一起作为李家的代表参与了武李盟誓,同样的,这种说法也存在争议。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尖锐化,武则天召回庐陵王李显,立他为继承人,并通过一系列联姻将武李两家联系起来,以图能消弭未来的政治斗争。同时,她也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她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张易之掌握权力。太平公主本人虽是武家儿媳,但政治上一直是李家的拥护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官婉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2
上官婉儿是陕州陕县人,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当时的少女婉儿即使情窦初开,这时的太子是时年二十四岁的李贤,上官婉儿见得最多的男人,除了皇帝李治,恐怕就得数李贤了。因此又有了这样的传说:婉儿是李贤的侍读,与“容止端雅”的李贤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传说中的爱情即使存在过,也很快就被碾得粉碎。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两人关系极为密切

在则天皇帝当政时,大家都在争取当则天皇帝的接班人,当然不可能是上官婉儿,因此上官婉儿也在挑拣谁的行情最高,说到底,如果要承续武氏皇业,应该考虑立武三思

则天皇帝亦一度考虑立武三思为太子,上官婉儿也没有放过这条线,跟武三思的关系非常密切,但跟武三思关系密切亦不代表要跟太平公主切断关系,婉儿这时跟太平公主保持良好关系,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主张则天皇帝宾天后,皇业应交还李氏,因此跟武三思的目的有抵触,但并未公开撕破脸

后来武三思没能当接班人,反倒是则天皇帝之子,唐中宗李显行情上升,则天皇帝把李显立为太子,因此婉儿又与中宗及中宗正室韦后建立密切关系,李显复位后,婉儿就当了中宗的妃子,但这时太平公主的行情也上升了,则天皇帝晚年让太平公主公开参政,以确保李显成功接班,在这种形势下,婉儿与太平公主当然更是关系密切

后来婉儿察觉韦后有仿效则天皇帝之心,因此赶快跟韦后彻底划清界限,投入太平公主一方,协助太平公主拥立李隆基,无奈这次玄宗李隆基过桥抽板,上官婉儿竟被诛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5-20
武则天对于上官婉儿来说有灭族之仇(上官仪要李治废后,武则天要搞死他全家从逻辑而言两人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同时又有知遇之恩,十三岁在武则天的提携下从一名掖廷的罪人成为李治的才人,并在武周时代到唐中宗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非王族女性参政地位的巅峰,有“内宰相”之称,甚至在后宫的政治力量能抗衡到李显的皇后韦氏,这一切除了她本人的天赋以外都是拜武则天及其女主时代对女性能力的器重所致。而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则更多彰显了个人的感情色彩,两人同龄,自幼相识,在神龙政变为代表的著名历史事件中表明上官婉儿不但是站在太平公主一方的政治盟友甚至有很大可能在武周王朝末期就已经成为太平公主的内廷眼线,而上官婉儿死后又让世人知道这两名古代女性政治人物巅峰代表在政治背后更像是知己,太平公主不但是上官墓的资助者更加为其文献作官方收集,这种行为无疑于完全站在杀死上官婉儿的凶手、当时刚刚成为太子的李隆基的对立面,另外其墓穴所在区域曾发掘出太平公主的女儿万年县主薛氏的墓,这种安排是否特意现在为尚不明确,所以两人的亲密关系去到何种地步尚待更进一步的考古发现。
而太平公主与武则天这对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母女,其故事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二人都可说是中国女性平权的先锋人物,母亲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并将爱女的第一任丈夫害死,而女儿作为唐代最有钱又最有权的公主则公然将自己的男宠送给母亲享用完全无视皇帝父亲李治以及当时整个封建男性宗族社会的面子,在政治上却又站在母亲的对立面,代表的是父系的李唐血脉,并最终和兄长将母亲赶下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