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亦称“北斗”,位于北天极附近,以斗形排列的七颗明亮恒星组成(见图)。其中,除了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均为2等星。将α星与β星相连,并沿此线段向外延长约五倍,可找到“北极星”,该星常作为确定方向和识别星座的参照。
以下为北斗七星的古称、黄老经注解、道教名称、天文专名及国际通用名:
1. 天枢星,《黄老经》中称其为“阳明星之魂神”,道教中称为“贪狼星”,天文专名为Dubhe,国际通用名为αUma。
2. 天璇星,被称为“阴精星之魂神”,亦称武曲星,天文专名为Merak,国际通用名为βUma。
3. 天玑(机)星,被视为“真人星之魄精”,亦称廉贞星,天文专名为Phecda,国际通用名为γUma。
4. 天权星,被称作“玄冥星之魄精”,亦称文曲星,天文专名为Megrez,国际通用名为δUma。
5. 玉衡星,被描述为“丹元星之魄精”,亦称禄存星,天文专名为Alioth,国际通用名为εUma。
6. 开(闿)阳星,被认为是“北极星之魄灵”,亦称巨伍困门星,天文专名为Mizar,国际通用名为ζUma。
7. 摇光星,被称作“天关星之魂明”,亦称破军星,天文专名为Alkaid,国际通用名为ηUm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