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提前的了老花眼怎么办

如题所述

引起老花眼的原因是眼内“过氧化脂质”堆积过多,而“过氧化脂质”过多容易引起老花眼、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所以,老花眼是人体健康的第一张“黄牌”,不及时治疗,后患无穷。  所谓“老花眼”是指上了年纪的人,逐渐产生近距离阅读或工作困难的情况。这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现象。  老花眼医学上又称老视,多见于40岁以上,晶状体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而致调节减退,近点远移,故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这种现象称为老视.  绝大多数的人在40~45岁左右眼睛会悄悄出现“老花”,首先感到看细小字迹模糊不清,必须要将书本、报纸拿远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迹。其实,老花眼是人体生理上的一种正常现象,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而且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变焦能力降低。  因此,当看近物时,由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看近距离的物件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即使注意保护眼睛,眼睛老花的度数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  根据年龄和眼睛老花度数的对应表,大多数本身眼睛屈光状况良好,也就是无近视、远视的人,45岁时眼睛老花度数通常为100度,55岁提高到200度,到了60岁左右,度数会增至250度到300度,此后眼睛老花度数一般不再加深。  老花眼常被当成年老的标志,不少四十刚出头的人老花之后,因为不服老而硬撑着不肯戴老花镜来矫正视力,这样反而加重眼睛负担。老花眼如果不戴眼镜,即使勉强看清近方目标,也会由于强行调节、睫状肌过度收缩,产生种种眼睛疲劳现象,如头痛、眉紧、眼痛、视物模糊等视力疲劳症状。  戴老花镜也大有学问,必须经过准确的验光再配镜,而且每5年还要重新验光、配镜,否则戴了不合适的眼镜,只会适得其反,甚至还会掩盖一些眼病,如白内障、糖尿病在眼部的表现等等。现代老花眼镜多采用渐进式镜片,镜片共分三部分,上方看远物(上光区),下方位置看近距离(近光区),中间部分(中光区)用来看中距离的物件,三个光区之间会随着度数深浅而呈渐进式变化,从而调节看各种距离的物体,戴上它既可近瞧也可远看。眼花后绝不能遇见卖老花镜的就随意掏钱买下,其实,这些传统的老花镜只用来帮助“近瞧”,远望时绝不能戴。  老花眼又称“视敏度功能衰退症”,最直接表现为近距离阅读模糊、疲劳、酸胀、多泪、畏光、干涩及伴生头痛等症状。中老年人常说的“四十七八,两眼花花”,“眼力差多了”、“眼神不济了”都属老花眼典型症状。  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是这个病的最大祸害。和许多慢性病一样,初期老花眼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发展成白内障、视力急衰症等严重疾病后才去治疗,增加了治愈难度。  眼科接诊中,老花眼的确是个难题,因为很多人能接受青光眼、白内障是病,很少有人认同老花眼是病。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老花眼也是病吗?”、“老花眼需要治疗吗?”、“老花眼药物能治吗?”  老花眼是病,而且是严重的病,不治,后患无穷。  老花镜作为“老花眼”的辅助工具只能临时看个书、填个单据什么的,绝对不可能“治疗”老花眼。  引起老花眼的原因是眼内“过氧化脂质”堆积过多,而“过氧化脂质”过多容易引起老花眼、白内障和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所以,老花眼是人体健康的第一张“黄牌”,不及时治疗,后患无穷。答案补充
通常认为,近视眼老了可免去戴老花镜,因为两者相互抵消——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近视可以延缓老花眼的发生。但是,近视眼并不能阻断老视现象,这是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
人到40~45岁的中年时期,眼的调节能力开始减弱衰退,发生看近物困难,这就是老视现象,也就是老花眼。
老视是与年龄有关的正常生理过程,无论眼的屈光状态是正视、远视抑或近视,无一例外都必然发生老视。老视现象的出现年龄取决于原有的屈光状态,正视眼的老视现象出现在40~45岁,而近视眼者,虽然到了此年龄,其视近困难的老视现象并不表现出来,好像没有发生老花眼,实际上已经毫不例外地发生了。
如果还是戴上原有的近视矫正眼镜,视近必须有困难,摘掉近视镜,视近就不发生困难,这相当于矫正老视的凸透镜与矫正近视的凹透镜相互抵消的效果,恰恰说明了老视已经发生。所以说近视眼的人老了以后,同样不可避免地发生老视,只是根据原来近视的程度,老视现象可以延缓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2
老花眼是每个年纪大的都会有的症状 是人体机能老花的一个表现 和长白头发是一样的,是眼里的肌肉调节能力不行了,所以没法治、、、=真要觉得花眼 去眼科医院排除眼部疾病 配一副合适的眼镜,能够缓解下老花的进度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