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使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如题所述

 一、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长期以来一提到写作文 ,学生普遍存在不愿写作文的想象,老师布置写作文总是呲牙抽气,完全是一种应付心理,老师要求写多少就写多少,写完也从来不自己读一读作文中到底写了些什麽,错别字满篇,这就是“要我写”的表现,这样的作文并不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作文是一种思维劳动,是生活的本来面貌和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的综合心理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而,在写作文时,要创设具体的情景,找出学生最关心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如:我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童年生活的作文时,先让学生拿一些自己小时侯照的最有意义的照片,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发生在照片中的故事,入情入理,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同时,再写作文时,要让学生刻服畏难情绪,并在平时 的上课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这样学生才不会怕作文,才不会背信弃义的写出自己不愿写的内容,作文才会真正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 在作文中要写出“ 真实的我“:
  就是在写作文过程中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而不是说假话、空话、套话,说违心的话,言不田衷的话。这既是作文个性化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俗话说的作文如做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质,诚实善良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决定了学生能否在作文中说真话。现在的学生,因为受到了“三点一线”的限制,视野狭隘,写作文时大多在编故事,什么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车上让座,大多是空话、套话。这样的作文只能落入俗套,而不能体现学生作文“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优势。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说假话,没有诚信,长大后能有益于社会吗?因而,作文的个性化,要求学生必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的写出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内心深出的情感。
  三、 作文个性化还必须要有一个“新我”:
  就是作文写作必须要有创新意识。每个人的所见、所闻、经历,积累肯定是不同的,写“我”所经历的生活,如第一次做客,第一次进学校,第一次受表扬,第一次军训,第一次旅游,第一次当上了小记者,第一次当班长……多少生活的浪花,多少岁月的风尘,会直扑我们的笔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对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总是有着深刻的体味。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理想、我的成功、我的烦恼等等构成了“我”的特点,“我”的个性,只要打开话匣子,说都说不完。写“新我”,就是要从这些平凡的人生经历中,写出有创造性、有个性的文章。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每天都在改变自己,“ 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我让学生以“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有个学生就独出心裁,把自己想想成动画片中的人物,充当环境卫士,引起人们的重视,号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净化周围的空气,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因而,社会中不同的个体,都应该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新思想,发前人之所未发,写前人之所未写,想前人之所以未想,在作文中称新主意,不落俗套,惟陈言之务去,写出有声有色,有情有味,有理有弊的个性作文。
  总之,作文个性化,写“我”是关键。用自己的笔,自己的脑,自己的思想,写出闪炼着自己智慧结晶的作文,这才是作文写作的目的所在,也是作文个性化的突出特点。唯有此,作文写作才会上一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1
“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语)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和张扬学生习作个性。
所谓个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比较固定的本质特性。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环境影响和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必定会具备无限丰富、差异纷呈的个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这一个”(黑格尔语),他们的精神需求、兴趣爱好都各不相同,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莱布尼兹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一、更新观念,创设习作个性环境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被人为地扭曲了。作文教学就是瞄准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老师指导学生作文,就是讲怎样猜题,怎样审题,怎样才能得高分;就是让学生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考场优秀作文选》之类,以此作为模板,临场套作。学生被异化为应试的工具、作文的奴隶。学生为了考高分,不敢说自己的心理话,投命题者所好,说假话、空话、漂亮话。文章千篇一律,篇篇都似曾相识,无思想火花,无情感波涛,无个性色彩。作文教学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创新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虚假的应试训练。
教师必须大胆改革陈旧的作文教学,更新观念,树立教学新理念。对于小学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写出有个性的习作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写真,要写真就应该鼓励学生自由作文。习作可以不限时间,不拘字数,实行自主选题、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布局、自由表达、自主修改。总之,要给学生习作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只有创设了一个自由习作的环境,学生习作个性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和张扬。
二、利用图形作文,培养习作个性
在以往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常常采用“求同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导致学生作文容易同化。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让学生获得多种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生命深处的创新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要启发学生通过相关的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引导学生进行“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特性,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图形作文是培养学生习作个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有一位老师出了这样一道习作题目:请你将下面几种几何图形任意地组合成图形,然后根据你组合的图形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小文章。△△↑○
这种图形作文由于形式新、内容新,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习作要求使学生开阔了思路(“任意”),学生想怎样组合就怎样组合,想象成什么就写什么。结果,全班50多名学生,习作内容无一篇相同。即使是同样的图形,想象的内容也完全不同。这样的作学教学克服了以往学生习作大同小异的现象,更能形成学生习作个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