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现在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了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数量,对此,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提高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数量能够丰富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让经典古诗文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精神的根、文化的根。另一方面,这种举措不仅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求,也能重拾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有助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但是这一举措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困难:一是部分学生和家长认识不到背诵古文的重要性,懒惰思想作祟,误认为一味背诵古诗词就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二是教学方式单一,应试教育使得我们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对于教学趣味上的探索,缺乏对古文的深究其意义,学生出现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的心态,完全不领悟诗词的内涵;三是单纯的背诵古诗词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并没有使得各个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也未能达到最初的目的。
因此,为了更好的使这一举措得到落实,真正的提高国人对古诗文的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加大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从娃娃抓起,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要求幼儿园学习接触《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在全社会普及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中组织开展国学教育等活动。
其次,遵循科学和时序,增加传统文化内容。传统文化学习应该强调时序性,要符合身心发展的规律。古诗文怎样背诵、背诵多少遍、背诵多少篇目,需要有科学研究作为支撑。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其他科目也应增加与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内容。如美术课增设“中国书画”,内容涉及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等经典作品欣赏和传统画论,促进学生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
最后,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建设,财政倾斜为传统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修复承载传统文化的古建筑,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完善政策制度,文化部门努力在全社会会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为文化传承提供制度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