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如何学写材料作文

如题所述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与一般作文在行文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也是最难的在于立意。一般文章的立意有一定选择自由或随意性,材料作文的立意则受材料严格限制,要从给出的材料中挖掘和提炼,必须是材料所包含的某个或某些最主要、最本质的意义。挖掘这些材料的主要或本质意义的过程,即为文章的立意过程,需要认真下一番功夫。

  要写好材料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命题的载体,读懂材料,就是要明白文字和材料的含义,从而为确立中心服务。如果材料未读懂或理解有误,在作文中未涉及命题所提供的材料,就会使审题失误,从而导致写作的失败。其欠,要明确要求。材料作文的要求有时在材料之前,有时在材料之后,是写作的限制条件。这些要求,大致是文体要求、拟题要求、篇幅要求等。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写作时才不会开“无轨电车”。第三,要写出新意。材料作文的写作,力争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在角度的选择,文章的立意,表达方式的运用,篇章的布局上要勇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近年来,在中考作文中,材料作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它们共同呈现出这样的特点:①提供的材料往往以一件事、一种现象、一段话、一幅漫画、一至几则新闻为多见,材料一般比较短,以身边生活和社会热点为主,阅读起来难度不大。也有的以课文内容或试卷中的阅读题作为材料,试卷更简约,读写联系更紧密。②覆盖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体。覆盖了命题、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命题形式,其中以自由命题为流行趋势。④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材料作文既有限制性又给考生以较大自由,有利于选拔人才;给命题者探索的空间也很广阔,能较好地体现“反猜题”原则;能考查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及综合、比较、分析、抓主流舍末节等思维能力。因此,可以预言,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将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例一、(重庆市,2001年)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代刘欢同学写一则启事。

 ①拾物者:刘欢,建平中学初三(1)班学生。

 ②拾物:黑色小包一个。(已交班主任李老师)

 ③时间:2001年5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

 ④包内物品:钥匙一串,电话卡一张,人民币50元(其中拾元币4张,伍元币2张)。

 ⑤拾物地点:校内篮球场边。

分析:

  这道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内容代写招领启事。写作前要认真读题,明确要求。作文时除应掌握启事的一般写法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写启事者应是刘欢;二是启事的内容;考虑周到。由于招领启事目的是要失主来认领物件,而又要防止被人冒领,所以有些内容,如物件的数量、特征等就不应该写得具体明确,而应在失主认领时当面核对;但联系的地点、方法等,要写清楚。

例二、(安徽,2000年)《江淮晚报》开设“‘减负’大家谈”专栏,刊登广大师生家长谈“减负”的文章。在 发表的文章中,有的学生说:“‘减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有利于我们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有的家长说:“激烈的升学竞争状况不改变,谁敢去‘减负’!”有的老师说:“‘减负’,并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请你也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对“减负”的看法。

分析:

  这道题的命题意图是让学生从“学”的角度,从切身体会围绕减负谈看法。“减负”的内涵非常广,它既包括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包括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等。不过,从题干所给的材料分析,本题中“减负”的含义应定位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上。围绕着“减负”的话题很多,构思时应从自身情况出发,从小处着眼,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有话可说的一个话题展开议论,不必面面俱到。否则,必然会导致话题过多无法深入探讨,甚至不知所云的状况出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31
只有多练,你可以看看理解满分作文,会有帮助的!
第2个回答  2012-01-31
要多看多读多想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