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诗路历程

如题所述

艾青的诗路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他的早期作品表现了流浪汉的漂泊情愫,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在法国留学期间接触的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歌的影响。在30年代,他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后被捕入狱,这段经历使他开始关注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并由此创作出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7年后,他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40年代,他到了延安,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在1949年后,他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然而,在1957年,他被错误地划为右派,被迫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一再遭到批判。直到1976年10月后,他才重新获得写作权利,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在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他因病逝世,享年86岁。
综上所述,艾青的诗路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他的诗歌作品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01
  吹芦笛的诗人------看艾青诗作之路
  诗坛的地位自从三十年代中期发表处女作《大堰河--我的褓姆》后,艾青赢得了很多的褒扬和肯定,当然,也有不少的非难、否定和批判。而无论如何,其在中国是不容置疑的。
  艾青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却直接受到贫农阶级的乳汁的哺育;他曾“怀着浪漫主义的思想”在巴黎的繁华中度过了“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三年”,也曾因革命活动过了三年的炼狱生活。所以,他既有贫农后代的耿直、淳朴和忧郁的气质,又有地主儿子的幻灭、叛逆和追求的觉醒;他既根植于五四民主主义的土壤,又沐浴了西方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开阔了生活天地和思想视野。因此,他一生的创作事业,就感情深度说,能和人民大众的爱憎息息相通;就感情广度说,又扩展到历史地发展着的全人类命运的疆域。他一直勇敢地进行着诗歌艺术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朴实的又焕发着独特光彩的创作之路。
  三十年代的中国内忧和外患交织、灾难分外严酷,尤其是日本的侵略使中国人民陷入更深重的民族大灾难中。人们纷纷拿起抗争的武器,投入到民族独立的战斗之中。此时的诗坛也异常活跃,唯美主义诗派分化,一部分人走出了象牙塔,汇合进现实主义诗派,壮大了其队伍,并且融入了唯美主义诗派所特长的诗歌艺术技巧,使其高亢的诗情,闪发着动人的诗美光彩,称为是摊主潮而奔腾在大时代的河床上。“这伟大而独特的时代,正期待着、剔选着属于它自己的、伟大而独特的诗人。”于是,受了象征派艺术熏陶的艾青,把自己的诗思从祖国通向世界、从苦难的中国人民通向在苦海中挣扎的全人类,吹响了诗的芦笛。童年时代在贫农家长大的经历使艾青对旧中国农村的破败、农民的苦难遭遇有切身的感受;其入狱后的第一首诗《透明的夜》把人类光明的前途,寄予一切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解放,而他的愤怒的情绪也通过一批流氓无产者在阴郁茫然中闪现着原始的自发的、消极的反抗折射了出来。而在代表作《大堰河-----我的褓姆》里“我”对地主家庭的厌恶和贫农乳娘家的挚爱,渗透着对不公道世界的愤怒。但这只是民主个人主义范畴的,孤立的个人的反叛。写于1934年的《九百个》通过采用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而对劳动人民集体力量形象地作出了高度估价,洋溢着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信念,很具有现实深度。三年的炼狱生活是艾青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革命有了更强烈的向往和必胜的信念,出狱后他以时代战士的赳赳姿态,以革命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力量的深厚认识,慷慨抒怀,《春》、《太阳》、《黎明》、《晨歌》、《春雨》、《煤的对话》等诗篇就渗透进了诗人的满腔爱国主义情绪。在抗战前期的三年半中,由于爱国主义***的高涨和创作冲动的强烈,艾青写出了近百首诗,出版了《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火把》、《溃灭》等长诗和短诗集。他讴歌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赞美未来的光明和殉道者的永生,以强烈的诗情,悲壮的诗思和辽阔的诗境把当年那支"彩色的芦笛"炼成了时代的号角。值得一提的是长诗《向太阳》和《火把》。《向太阳》随意一九三八年的武汉为背景,实际上是处于抗日热潮的整个中国的缩影。这首热情奔放的抒情长诗写的是诗人带着“昨天”苦难的创伤,来到今日保卫大武汉的爱国人民的行列里,激发起了她对民族命运和时代前程的乐观主义信念,从而使他摆脱了苦难的阴影,和爱国人民的行列一起奔上了为光明而战斗的道路。它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两种表现手法的高度融合。叙事长诗《火把》写的是内地某个城市举行的一次火把大游行,通过象征性抒情和人物相互间富有感***彩和哲理意味的倾心的对话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将追求光明的主体更加深化。这两首诗是艾青在战斗的现实主义道路上的两块丰碑。
  这个时期是艾青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形成基本定型的过程。首先,其抒情形象构成的方式从实写和虚写发展到突破了这两种单纯的方式,采用虚实结合;其次是其诗歌语言形象化逐渐自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流畅、生动、朴素;在形式上,他不但把实践经验加以美学的理论的总结,而且还在创作实践中摸索到了自由诗在传达不同情绪时的一些自然音律的法则。然而,由于整个时代诗风和他本人经历的影响,艾青艺术气质中的忧郁一直表现在他的诗作中,《透明的夜》、《画者的行吟》、《卖艺者》等都或多或少的有茫然阴郁的流浪汉的影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旷野》《北方》等诗中也流露着一种忧郁的情绪。但是,他的忧郁也是其忧国忧民的强烈情绪的一种必然,其创作的总体是引人走向反抗和战斗,引人向往光明和未来的,这一点忧郁并不能代替他这时整个创作主旋律的高音节昂扬的调子。
  1941年艾青克服困难到了延安,他的眼前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在新的环境中,艾青对自己的生活之路作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强盗与诗人》、《我的父亲》、《群众》《时代》就展现了一个刚投入人民革命行列的知识分子正在经受世界观的改造的善良而真诚的灵魂,而《向世界宣告吧》、《给太阳》、《太阳的话》、《野火》宣告了诗人自己曾梦寐以求的真实的光明已经现实的在解放区诞生,用实写和虚写唱响了延安的赞歌。同时,艾青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又不能不想到解放区以外的中国社会情况,想起那儿的人民仍然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过着贫困而落后的生活,于是,《献给乡村的诗》、《古松》、《村庄》等田园诗包含着一股对旧农村衰颓、闭塞和愚昧所引起的窒息感,一股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的渴望和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叙事长诗《吴满有》在艾青的创作道路上是不容忽视的。这首长诗是用时间叙述和如实描绘的方法写的,诗句仍用口语,却简洁明快。艾青也深入到了战士中间,他的歌声也在他们中间荡漾。《雪里钻》写了一个年轻记者和战马“雪里钻”在我军和日寇激烈的战斗中所经历的惊险遭遇,抒唱了人民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当然,他更以国际战士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反法西斯的前哨线上,写了揭露法西斯分子罪行的组诗《罪人的画像》,歌颂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十月祝贺》、《敬礼》;他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殉难的朝鲜烈士写了《悼词》,也为法兰西士兵宁死不作亡国奴的“土伦的反抗”唱出了激越的战歌,时刻发挥着革命道路上一颗螺丝钉的作用。1947年到1948年间,在土改全新的生活面前,艾青的诗魂又复活了,又有了抒情内容与形式的扩大与丰富,他结束了沉默,以全新的姿态来表现新式农民的新生活。写于1948年的组诗《播谷鸟集》就是他面对中国社会向光明转化的伟大变革,敏锐地发现了、并且再现了第一代翻身农民的新的心理特征的杰作,迸发着对翻身农民的欢乐和***由衷地赞叹和欣喜。这标志着他本时期歌唱新生活,从情调到风格的探索已有了定型的格局,也是他本时期创作的一个好总结。
  四十年代艾青的诗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他偏重于用实写塑造形象,但没完全放弃虚写的方式,如《给太阳》、《太阳的话》,都是他向往光明的***的浪漫主义的高扬。他还改变了前期那种离开意象创造已成不可想象的做法,开始重视直抒胸臆。但由于采用理念性的构思,由于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上尚未能和新主题所要求的表现相适应,他的诗里存在着概念化和现象罗列的倾向,使其自由体形式更自由散漫。这也显示了其艺术风格在新旧交替时期的一种矛盾和混乱。
  建国初期艾青写了不少歌颂党、祖国和新生活的诗,写得既快又长,但也相当粗糙,使人感到他还在沿袭延安时期写《反法西斯》时那样的诗风。而这也是当时流行的诗风,大多数诗人正在为新中国的光明唱着由衷的赞歌,这种歌声虽然激越高亢,但有些过于直露。1950年,艾青不倦地致力于主题的深化和题材的扩大,并又重视运用感兴的和寄兴的意象,写出了《春姑娘》、《亚细亚人,起来》、《西伯利亚》等优美的诗篇,他的诗又开始飞翔了,有了联想与想象给人暗示与回味,并较好地融合了固有的艺术风格和民族气派,其诗歌艺术在继《播谷鸟集》以来又一次有了新的突破。而在以后直接表现新生活及建设者的诗作中,他着重探索人的心灵美,更多地从人的精神生活角度来捕捉形象,抒唱生活,如《鸽哨》、《下雪的早晨》,这些诗虽保持了原有诗思的格局,但疏离了已有的艺术个性,显得平淡。当岁月进入了1955年,艾青的创作又走向了迷茫;直到1956年,其创作才有了突破的迹象,他接连出版了叙事长诗《黑鳗》和第二个诗集《春天》。此时,他的创作实践和诗歌艺术从反复的彷徨到探索中心的方面取得了成绩:他在感受生活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上有了更新、更圆熟的运用,在形象表现上重新重视自己过去虚实结合的方式,并作了更富单纯美的发展;拟人化的意象,把意象扩大、引伸,描写对象时捕捉不同的感觉,产生新的比喻等做法使诗歌形象丰满生动。而同时,他的诗歌形象、意象、语言都变得单纯,这使得其诗的形式也从散文化的自由体趋向于格律化的自由体。
  1978年艾青在沉寂了二十年后又回到了诗坛,这时他的诗又有了新的主题:讴歌科学和民主,扫除封建余毒。《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听,有一个声音》等被传诵一时。《广的赞歌》写于1978年8月到12月之间,全市的构思核心就是“光”,通过借光这一辉煌无际的形象用象征手法抒发出了引人深思的哲理命题。艾青还把诗思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刚都赞》、《绿》、《盼望》、《大吊车》、《太阳岛》等,都是对社会主义的颂歌。这段时期艾青还写了不少对人生、对时代作哲理思考的诗,其《盆景》、《天涯海角》、《仙人掌》、《芦苇》等含蓄蕴藉,寓意深远,使老诗人半生“悲欢离合”中感悟出来的结晶品。艾青设计一个对形象具有大概括魄力的抒情大家,这一点很突出的显示在《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巴黎》等现代都市的风光抒写上,而在这些诗中,他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和精神文明的极端贫困的矛盾。1980年他出版了《归来的歌》,后来《彩色的诗》、《雪莲》也相继问世。从这些诗作中可以看出其表达更加练达圆熟,形象更简洁明确,语法更质朴纯净,不但继续保持了真实与想像相结合的特色,又增添了深沉的思考睿智的哲理,尤其是《光的赞歌》、《鱼化石》、《古罗马的大斗场》等影响很大。然而,其创作个性中的哲理削弱了热烈的感情,其艺术风格也没有致力于形象的具体可感,语言单纯有余,丰美不足。
  从艾青的全部诗作看,其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了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感情真挚,而且语言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正如胡风所说:"不仅因为他唱出了他自己所交往的、但依然是我们所能够感受的一角人生,也因为他底歌唱总是通过他自己底脉脉流动的情愫。他的言语不过枯瘦也不过于喧哗,更没有纸花纸叶式的繁锦,平易地然而是气息鲜活地唱出了被现实生活所波动的他底情愫,唱出了被他底情愫所温暖的现实生活底几幅面影。"所以,尽管有不足和缺点,但艾青不愧是"中国诗坛的泰斗,迷人的艾青",不愧是一个成功的吹芦笛的诗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