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齑画粥主人公是谁

如题所述

断齑画粥主人公是谁介绍如下:

《划粥割齑》的主人公是范仲淹。

范仲淹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朱家是长山的富户。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他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他片读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和切成细末的咸菜一起吃,吃完继续读书。范仲淹就是这样从小立志,划粥而食,后世便有了“划粥割齑”的美誉。之后该词发展为成语,形容十分刻苦。

出自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原文节选: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社,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数十茎小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译文:

范仲淹在南都学舍读书时,煮粟米二升,作成浓粥一器,经过一宿就凝结了。用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切断数十茎葱蒜来吃它当饭。南都留守有个儿子也在学,回去告他父亲,以公家厨房里的美好食物送给范仲淹。

范放在那里不理会,后来那些食物全都坏掉了。留守的儿子说:“我父亲听说你清苦,送来一些食物,可是你都不下筷子,是不是要把它牵扯成为一项罪状呢?”范抱歉说:“我不是不感谢你父亲的厚意,而是食粥习惯很久了,一下子突然享受这么丰盛的肴馔,以后还哪能吃这种冷粥呢!”

注释:

1、粟:粟米。

2、虀:作调味用的姜、蒜、葱、韭等菜的碎末。

3、啖:吃。

4、筯:筷子。

5、遽:突然。

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人物生平: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议和起到促进作用。

西北边事稍宁后,宋仁宗召范仲淹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发起“庆历新政”,推行改革。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