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如题所述

 黑河—腾冲。

胡焕庸线左右摆,中国人口非胡来。

黑河腾冲线上站,三地分走两头看。

东南黑河曲一线,地广人密似长卷。

西北腾冲曲一线,地广人稀孤独看。

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铅瞎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分界线简介

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格局的分界线,其东侧分布着我国96%的人口,西侧只分布着4%的人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侧人口只增加了2%,东侧仍居住着94%的人口,且经济差距更悬殊。这条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胡焕庸线”恰恰与我国夏季风过渡区重合。可见,夏季风过渡区不仅是中国气候环境的过渡带,还对中国人口分布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约束作用。

“瑷珲—腾冲一线”(或作“爱辉—腾冲一线”)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辉,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

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焕庸线”在某种链祥程度上也成为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棚激搏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