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来历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5

相传,拜年的习俗,始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国势日盛。可有一件事,让唐太宗放心不下。程咬金和尉迟恭不和。可是他们两人都是李世民的作伴又被。于是唐太宗便向魏征问计。魏征便献出一计。

大年三十以后放假,但是初一大家需要互相拜年。借着除旧布新的机会,捐弃旧怨,增长新谊;诚心诚意地找到对方的优点,并反省自己是否有亏待他人之处。众人闻之,纷纷称善。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大家就开始相互拜年了。

初一这天,尉迟恭早早就来程咬金家拜年了,两人也因此解开误会。从此,程咬金家和尉迟家关系和好;满朝文武也都亲热友好,互相谅解。“拜年”的风俗于是也从此流传了下来,延续至今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26
关于拜年的传说
相传,拜年的习俗,始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国势日盛。可有一件事,让唐太宗放心不下。程咬金和尉迟恭不和。可是他们两人都是李世民的作伴又被。于是唐太宗便向魏征问计。魏征便献出一计。
大年三十以后放假,但是初一大家需要互相拜年。借着除旧布新的机会,捐弃旧怨,增长新谊;诚心诚意地找到对方的优点,并反省自己是否有亏待他人之处。众人闻之,纷纷称善。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大家就开始相互拜年了。
初一这天,尉迟恭早早就来程咬金家拜年了,两人也因此解开误会。从此,程咬金家和尉迟家关系和好;满朝文武也都亲热友好,互相谅解。“拜年”的风俗于是也从此流传了下来,延续至今天。
第3个回答  2020-04-22
拜年的习俗,始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国势日盛。可有一件事,让唐太宗放心不下。程咬金和尉迟恭不和。可是他们两人都是李世民的作伴又被。于是唐太宗便向魏征问计。魏征便献出一计。

大年三十以后放假,但是初一大家需要互相拜年。借着除旧布新的机会,捐弃旧怨,增长新谊;诚心诚意地找到对方的优点,并反省自己是否有亏待他人之处。众人闻之,纷纷称善。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大家就开始相互拜年了。

初一这天,尉迟恭早早就来程咬金家拜年了,两人也因此解开误会。从此,程咬金家和尉迟家关系和好;满朝文武也都亲热友好,互相谅解。“拜年”的风俗于是也从此流传了下来,延续至今天。
第4个回答  2012-02-04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忱。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