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中,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他的结局如何?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如题所述

认识:根据书上原文“有一回,我就听的一间空屋里有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但两肋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能够行走,到了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 作者是这样认识隐鼠的。

结局:隐鼠按作者写的长妈妈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因此作者就开始“仇猫”但后来作者知道是被长妈妈一脚踩死的。

情感:《狗·猫·鼠》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取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不喜欢猫的原因。

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围绕着“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鲁迅写的许多杂文揭露他们的本质,使他们露出原形。“现代评论派”以退为进,发表一系列攻击作品,1926年2月21日,作者鲁迅写下此文予以回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狗·猫·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问题一:根据书上原文“有一回,我就听的一间空屋里有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肋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了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 作者是这样认识隐鼠的。
问题二:隐鼠按作者写的“长妈妈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因此作者就开始“仇猫”但后来作者知道是被长妈妈一脚踩死的。
问题三:《狗·猫·鼠》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取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鲁迅先生在文中阐述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实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像,例如写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别人的弱点或不足之处,就想尽办法慢慢地折磨别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够,就不甘心一样,如果别人犯了什么错,受到批评,说不定那种人就会在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奸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6
根据书上原文“有一回,我就听的一间空屋里有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肋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了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 作者是这样认识隐鼠的。
第3个回答  2012-02-03
没看
第4个回答  2012-02-02
狗吃猫吃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