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几个“知难而退”的名人(要正面的)

如题

1、重耳。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楚国时,为感谢楚王的善待,作出如果他日两国战场交锋,晋国将退避三舍的承诺。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晋楚两国也真的发生了战争,而晋文公则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晋军主动退兵九十里,最终晋国在城濮击败楚军,一举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

2、西夏景宗李元昊。

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九月,辽兴宗亲自率兵10万出金肃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北)攻西夏。李元昊见辽军来势凶猛,便采用了缓兵之计,在10天之内,3次遣使到辽,上表谢罪。夏辽两军在河曲(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境内)各据一山头,严兵对峙。

李元昊率党项3部酋长赴辽营请降,辽兴宗赐酒于李元昊,并说:“许以自新。”李元昊走后,辽兴宗采纳了臣下建议,于次日向西夏军发起进攻,西夏军大败,李元昊只能退避三舍,避辽军之锋芒。夏兵每撤退30里,就将沿途方圆数十里的田园烧毁,以断辽军粮草。在此情况下,辽兴宗只好答应和解。

这时李元昊却又故意拖延日期,直到辽军人疲马乏,他又率军突然反攻辽军,辽军溃败。夏辽河曲之战,李元昊虽取得了胜利,但他深知,就两国实力而言,西夏国弱民贫,不是辽的对手,于是乘辽军战败之机向辽求和,双方和解。

3、毛泽东。

1947年面胡宗南竭尽全力,集结了20多万部队,来势汹汹地向着延安进发。而当时在整个西北战场上的解放军,只有区区3万人左右,敌我实力对比悬殊。于是,出于战略的考虑,毛主席果断决定:撤出延安,留给胡宗南一座空城。

为了说服延安的干部们,毛主席提出了那个著名的理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毛主席比蒋介石高明的地方。蒋介石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最看重的是占领了多少地方,可付出的代价却是士兵的大量伤亡;毛主席在乎的却是消灭了敌人多少有生力量,虽然丢掉了一些根据地,可得到的却是敌我力量的此长彼消。

4,诸葛亮。

三国时,诸葛亮率蜀国大军北伐魏国,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一定不足,故闭城休战。诸葛亮多次使用激将法,甚至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但司马懿死守城门不出,知难而退。

5、刘邦。

刘邦本来先入关中,理应为王,但刘邦害怕项羽把他灭了,不惜委曲求全,赴鸿门宴,入蜀中为王,最后把项羽的部队灭了,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1
1、重耳,退避三舍而大败楚军,成为“春秋五霸”。
2、西夏景宗李元昊,公元1044年与辽开战,因兵力处于劣势而与辽展开议和,全军撤退并实行坚壁清野,打败辽军。
3、毛泽东,1947年面对胡宗南优势兵力果断撤离延安,在陕北打游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