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是如何演绎22位“慰安妇”幸存者的故事?

如题所述

8月15日,这是上映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的开篇镜头。同时,8月14日为“国际慰安妇纪念日”。

二十二数字背后,其实是导演郭柯与时间的5年长跑。2012年,在他拍摄“慰安妇”韦绍兰和他日本儿子的故事时,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只有32位,到2年后,开拍《二十二》时,已经缩减到了22。

老人们逝去的速度并未因为郭柯的追赶而放缓。两天前,随着黄有良老人的离开,截至目前,片子里所呈现的22位慰安妇老人,仅有8位在世。

更残酷的是,这个数字随时都可能变为0。

据资料记载,当年有20万中国妇女成为“慰安妇”,如今,郭柯希望,能够有20万观众去看这部片子,并记住这些老人。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

事实上,《二十二》如片子里的女主角们一样,命途多舛。几个月时间,郭柯和30人团队,飞机、火车、汽车,辗转了5个省29个地区,一一记录下了22位“慰安妇”老人的生活状态。

《三十二》的运气并未传递到《二十二》上,困于题材、类型方方面面的原因,《二十二》找不到资金支持,拍摄一度运转不起。另一边,老人的离开,让时间变得无从等待。2014年5月,就要开机了。找遍熟人无果后,郭柯尝试着找到了四川老乡,但仅有点面之交的张歆艺,借到了100万。

不难想象到,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这样一部纪录片一旦上映,所面临的命运,很容易被各种商业影片冲击得不见排片踪影。为了推进电影,郭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帮助下,为片子发起了众筹,经过大半年时间,32099人参与其中,100万宣发费用终于攒够,虽然这对于总成本超过300万的《二十二》而言,依然杯水车薪,却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