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出自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原诗: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释义: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扩展资料: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

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5

这句诗意思是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出自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组诗的第一首,全诗原文如下: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白话文释义: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即依次。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此诗为组诗第一首,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首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

最后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

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3

综合来看,唐玄宗算是昏君,但与“博杨贵妃一笑千里运荔枝”这件事没有任何关系。要知道唐玄宗可是武则天与唐高宗立志的孙子,在贞观盛世的影响下,唐朝可不是弱国,而且在他那个位置上,为了自己的妃子,从千里之外运送荔枝回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啊。毕竟他自己有那个能力,也有那个资格和权限享受这些,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而且,历史啊好姑娘唐玄宗并不是草包,他本身也是多才多艺,当年他与太平公主练手发动“唐隆政变”,杀了韦后的党羽,并且要求李旦禅让皇位于他,然后才在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之后,他当了皇帝之后又弄死了太平公主,他作为皇帝,独揽国家的最高统治权。而且他在位期间,也任用了一批贤良辅佐自己,这才有了“开元盛世”。

不过随着他当皇帝久了,以及后期有了杨贵妃之后,就有些不太爱管朝政了,而且把权力授予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而且还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来稳固他的江山,最后出现了“安史之乱”,这长达8年的动乱,标志着唐由盛转衰。而千里送荔枝,只是唐玄宗这辈子做的一件小事而已,他还真的称不上昏君,但他错就错在宠信奸臣,冷落了忠臣,如果不是奸臣当道,后续他也不会“以重用塞外民族首领”的方式,要他们守护边疆。只能说他一步走错步步错。

不过要说唐玄宗是昏君,也不算错,毕竟当时他特别喜欢杨贵妃,而且为了迎合杨贵妃的喜好,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而这也刺激了朝廷官员对杨贵妃的巴结之心,而他也藉此重用杨贵妃的亲戚,其中杨国忠就是最大的奸臣。在我看来,英雄难过美人关,任人唯亲,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对于那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当年的唐朝国力非常强横,他怎么看都不算是个昏君,要知道他也做了很多厉害的事情,只不过后续针对塞外民族的政策出了问题,这是导致盛唐转衰的主要原因。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是杜牧的《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7-08
是杜牧的《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译文:唐玄宗派的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身后扬起滚滚黄尘.一曲霓裳飘到“千峰”之上,等到“舞破中原”时才归于平静下来.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