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的一些问题!!帮忙!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选自冯梦龙著《智囊》)(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
2,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3,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

稳重写子贡做了两件事:1、子贡赎回在“诸侯”国里为臣妾的鲁人,2、他没有按鲁法到国库领取奖金;实际上就是太赎回了在别国为奴隶的鲁国人,却没有领取按法律规定应得的奖金。
孔子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他这样做事错误的,(赐失之矣)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子贡应该领取这笔奖金,而不是放弃不领。
理由是:有道德品行的人,他做事要能移风易俗,引领时尚潮流,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当时的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领取了奖金,丝毫无损于自己的品行,他带头不领奖金,从此以后,不再会有赎人的人了,因为大家见子贡未领奖金,其他人领若奖金,会遭人笑话,与其如此,倒不如不赎人为好。
孔子的意思很明白,既然有了法律规定,就应该依法办事,个人不能因为沽名钓誉而开风气之先,所以他对子贡的做法不赞同,持否定态度。
材料2里,孔子对子路的做法表示赞同,持肯定态度。因为子路在救了溺水者之后,收受了人家的一头牛。孔子认为,子路带了个好头,从此之后,拯救溺水者的人一定会多起来。
二者正好形成鲜明对比。而孔子的观点其实是一样的:在人民生活并不富裕,思想境界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人们做好事的目的往往是冲着奖金之类来的,如果放弃奖金,恐怕在没人愿意做好事了。
某种程度上说来,他的态度印证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用重赏激励人们多做好事,救人危难,时常日久,就可以把人们引到好的方面来,就可以改变社会风气,收到2移风易俗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5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鲁国法律规定,能从邻国赎回被掳作奴仆的鲁国人的公民,可以从国库支取报酬和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奴仆,回来之后却推让、拒绝领取报酬和奖金。孔子责怪他做错了,因为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赎回奴仆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