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作业;某人患有hiv,要求医生不要告诉其配偶,问医生应该告诉么

护理伦理作业;某人患有hiv,要求医生不要告诉其配偶,问医生应该告诉么

在我国,作为一名医生检测出艾滋病,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发生“病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的。除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下面会提到。
一、检验阶段
在我国,在医院检测AIDS这事,和在医院检验血一样,是直接到检验科去拿检验单的。
医生怀疑你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开个单子给你去抽血检查。检查出来你有,你会被带进检验科的一个小房间,由专门的艾滋病病毒检验医师(不是给你开检验单的那个医生!!)告诉你,你体内可能有艾滋病病毒。这时,不会通知开单医生。
你没有看错,是可能!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再次注意,不是艾滋病患者)的确诊,医院检测出阳性之后,还需要再次将血送到疾控中心再次详细检测。这就意味着,需要确诊你是HIV携带者,总共需要大约六七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外加至少半个月的检测时间。
疾控中心检测之后,你还是到检验科,自己找之前和你谈话的检验医师,确认再次检测的结果。如果你不幸了,检验医师将确诊报告单拿给你之后,会让你拿着确诊单去你所属的疾控中心报道。然后对于患者来说,就没有任何医院的任何医生的什么事了。注意:这里是对于患者!对于患者来说!
以上情况只针对大型正规医院。不包含疾控中心。而一般疾控中心,或我前面提到的艾培中心等NGO场所,全部都是可以匿名检测的。
AIDS属于我国传染病上报病种,那只是你医生的事,和患者无关。就是说,开检测单的医生会在患者确诊之后收到相关科室发下来的上报表,然后需要该医生将患者在您处就医的各类信息填上:如名字、为什么会怀疑到是AIDS、感染途径之类的。
至于开处方、医嘱、就医建议就更与这位医师无关了。
另外,绝大多数患者在拿到确诊报告单后,大多数都躲在医院的某个角落哭,并且不会再返回去找开具检测单的医生。
即使患者拿着检测单回去找到这位医生,也会有这样的情况:
比较好的医师会告诉患者这位医师所了解到当前艾滋病治疗的一些情况;
而大多数医师采取的态度是:“It's none of my business.” ,既然查出来了你是这个病,那我真的给你看不了,你去感染科吧!
上面提到,是患者个人去取确诊报告单的,而患者就医挂号的时候,一般就只填一个姓名,所以,患者拿到确诊报告单时,基本上都万念俱灰了,医生怎么可能知道上报表要求医生填写的各种信息。
而上报表是上报给当地的疾控中心的,真的不关医生什么事。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HIV携带者已经进入了艾滋病病期,无法自行去取化验单。(大家都知道艾滋病是杀死免疫细胞,想象一下,你体内的基础免疫细胞可能一个都没有了,会很容易感染很多病,患者会多虚弱)。所以,此时就不只是医生是否会告诉你未婚妻的问题了,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就是我上面提到的特殊情况:
a) 护士、医师各种嫌弃你,消极治疗你,冷眼热讽你,要把你赶走;
曾经遇到一个患者,在湖北省人民医院因鼻腔肿瘤就医住院,最后检测出HIV,被医院各种嫌弃间接赶出去,而这事是发生在2010年。
b) 陪你就医的家属拿检验单的时候知道了;
而就我看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活命,患者自己的隐私权真的太次要了,而且也轮不到医生去做决定。
二、上报阶段,即疾控中心阶段。
疾控中心也完全不会通知单位、家属。
疾控中心收到上报表后,疾控中心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
a) 定期与HIV携带者联系,让其到疾控中心免费进行CD4检测,以了解HIV携带者的病情。判断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分割线————————
有必要普及一下HIV携带者和AIDS病患者的概念。
HIV携带者就是体内有HIV病毒,但各种特征和普通人完全一样,没有进入艾滋病发病期,不属于艾滋病患者。
判断是否是艾滋病患者,主要依据是两个:
1) CD4(可以理解为免疫细胞个数)
2) 病毒载量(类似于你体内一滴血里面有多少个艾滋病病毒)
当CD4低于某个值,病毒载量高于某个值,你就是艾滋病患者了。
————————分割线完——————
b)对HIV携带者进行安全健康教育;
c) 对HIV携带者进行心理、物质帮助。
心理帮助大家都明白。物质帮助是指,符合某些条件的HIV携带者可以获得国家、某些基金会提供的物质救助。
例如:救助某个贫困HIV携带者上大学的费用、HIV携带者第一次领药时的车马费等等;
d) 对艾滋病患病者发放免费治疗药物。
大家没有看错,目前我国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大部分是免费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疾控中心是非常需要国家 、各种艾滋病防治基金会的资金援助的。而“通知家属、单位”这种事与疾控中心的工作是相违背的。因为:
疾控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一个不愿意让别人知晓病情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你疾控中心在他的生活圈子当中宣传开了,你就不怕他蓄意传播艾滋病么?
在志愿者的工作中了解到过这样的一件事:当初武汉某个区的疾控中心因为联系不上某个患者,就开着疾控医院的车到该患者的住所去找这个患者,给这个患者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然后这个区的疾控中心连续几年的评比当中最低,对口的基金会盯得更紧,很多该区的HIV携带者通过各种方法转区之类。而疾控中心不是只有艾滋病防疫科一个科室,违背患者意愿做“通知家属、单位”这事,带来的影响是对整个疾控中心,而不是你一个艾滋病防疫科的。
三、治疗阶段
目前我国治疗艾滋病患者主要有两个途径:
1、某些省份采用让患者在所属的疾控中心进行治疗;
2、某些省份是省内的所有疾控中心委托某家传染病医院,由该医院集中治疗;
治疗时,主要涉及的环节:
a)开药:医师根据患者的体检结果进行开药。
体检主要是体检患者是否已经有了机会性感染(因为进入了艾滋病病期,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会感染一些易传染疾病,如肺结核、弓形虫病等),如果有机会性感染,先治疗机会性感染,再治疗艾滋病。而治疗机会性感染,传染病医院基本上都是可以应对的。
此外,开药是有固定处方的,就是鸡尾酒疗法。所以即使是疾控中心的医师应付起来是绰绰有余的。而委托传染病医院这种情况,也会有该医院的专门诊疗艾滋病的科室来进行处方、检查。不会像普通人就医一样,一个科室看很多种病。
b)领药:在疾控中心的领药窗口 or 传染病医院诊疗艾滋病科室的领药窗口领药;
是的,你没有看错,即使在医院治疗,你也不会到大厅里面的药柜上去领治疗药物。而诊疗艾滋病的科室会专门开辟一个房间,在该房间内领药。
穿插一个小故事。某个患者在就医的时候看见了熟人,而这个熟人也是来看艾滋病。在被熟人发现之前,该患者问感染科的护士要怎么办,这个护士说:“随你。你想让他知道你也是一个感染者,你就告诉他呗!不想让他知道,你明天再来也一样。”于是这个患者就跑了,第二天再来看。aware天猫
所以,在任何阶段都不会发生“病者要求医生不要告知其未婚妻,这时医生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