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的发展

如题所述

星沙街道的建设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2年到1996年,是星沙的初创起步阶段。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形成了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办公区四区总体布局的框架,具备了一座新型县城的雏形。
从1996年到2000年,星沙进入了全面开发建设阶段。
随着1996年县治的正式搬迁和1997年国家科委批准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星沙工业高科技园,星沙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各类企业争相入区,为跻身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以来,星沙又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长沙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指引下,镇党委政府以“服务县区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思路,星沙发展速度全面提升,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投资环境日渐优化,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14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近二百家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星沙,有效地促进了行业聚集和企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高科技、高效益、高速度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建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全省新型工业化基地,在湖南省较好地发挥窗口示范作用。 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星沙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位于星沙的湖南湘绣城成为全国首家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正式授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星沙工程机械业十分发达,是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总部所在地,中联重科亦建有泉塘工业园。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新姿
“谋定而后动”的国家级长沙经开区携“十二五”新姿走进了人们的视线:2011年上半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40亿元,同比增长42.8%;实现工商税收39.8亿元,同比增长45%,经济继续高位增长,在长沙市12个工业园区中雄居首位,也是我省第一个月度产值过百亿的园区。2011年1-6月,连续3个月月度产值超过120亿元,半年度规模工业总产值超过园区2009年全年的总和。
中国力量之都,继续领跑长沙工业
2011年6月,在德国最大的航空港——法兰克福,湖南—德国经贸合作洽谈会正在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与中德工商界代表200多人共同出席了博世全资子公司力士乐技术服务中心落户长沙经开区的签约仪式。作为全球顶尖的液压件供应商,工程机械零部件“巨无霸”,力士乐的计划,未来几年,他们将在长沙经开区投资数亿美元,围绕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主机企业,兴建中国最大的液压件生产基地。
园区工程机械产业产值占全省的3/5,占全国同行业市场总量的23%,三一重工、中联起重机、山河智能三家龙头企业的市值超过全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市值的2/3。园区汽车产业拥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100余家,整车年产量超过100万台。这两大支柱产业的产值、税收、从业人员均占园区80%以上。7月1日,2011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500强上市企业排行榜出炉,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首次入围全球500强,位列第431位,实现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零的突破,“中国力量之都”在海外声名鹊起。上半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同比增长63%;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核心企业的生产规模均比2010年同期增长30%以上;千山药机获战略化新兴产业项目支持,经沣欧美砖等7家企业获批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104万元。
全球最大基础施工装备制造基地奠基
近一年多时间,园区相继引进了日本住友轮胎、美国空气化工、加拿大麦格纳、日本电装等50多家知名零部件企业。随着这些企业的入驻,两大支柱产业如虎添翼,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两年多来,星沙产业基地以“沿用一流的理念,引进一流的项目,传承一流的开拓精神,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打造一流的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飞奔。7月28日,“山河工业城奠基暨山河智能装备集团成立大会”在星沙产业基地举行,拟投资45.3亿元,工业城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达200亿元,年利税实现近90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施工装备制造基地、中南地区最大的挖掘机制造基地。
全面融城大长沙 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长沙经开区抓住长沙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迅速启动扩规,将园区规划扩至105.2平方公里,并将修改规划上报到省人民政府,有望很快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按照规划,长沙经开区将按照“北拓、东进、南延”的基本思路,扩展未来发展空间。同时,“十二五”期间,园区将推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雨污分流、环卫设施、停车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生产和人居环境。一个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第一代三网融合“云电视”产业基地
2011年4月17日,湖南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订《信息技术领域深度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将与湖南有线集团合作,将创造中国第一代三网融合的“云电视”,而“云电视”的产业基地将落户在长沙经开区。据悉,今年上半年,以中国芯为核心处理芯片的“云电视”机顶盒,将投入小批量生产,首批在湖南有线电视网内试用,逐步走向全国市场,力争在三年内形成50亿元的产业规模。“云电视”是在长沙经开区即将绽放的又一朵战略性新兴产业奇葩。
千亿产业集群 挺进国家级经开区10强
经济结构不仅决定财富的聚集能力,决定现实的竞争力,更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潜力。长沙经开区努力打造长沙东部名片,建设“长沙的浦东”,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西部地区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优、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创业之都。正如长沙经开区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懿文所说:“我们没有参照,但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参照;我们没有标杆,但可以成为别人的标杆。”依托这种优良的产业环境,长沙经开区电子信息、新材料、可持续建筑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了我省新型工业化大潮中一股令人期待的崭新势力。长沙经开区可望在“十二五”期末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实现税收185亿元,形成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两个千亿产业集群,挺进国家级经开区10强行列。
建立较强大的网络信息平台,有建立星沙新闻网、星沙人才网、星沙论坛、星沙信息网等等大型网站,为星沙经济发展做了较为好的铺垫,加快网络信息化的脚步,长沙县政府将更大化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