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的妙处是什么

如题所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这一段是我抄的,下面一段是手打的。因为有了背景更好分析了!
愁之一物,无迹可寻,无处可知!但作者将这么一个抽象的东西赋予了【生命】一般,能够随风而行!明月皎皎,表示两人的友情如明月一般光亮纯洁!似乎让一切都活动起来了!妙在了一个寄愁,秒在了一个随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
一作:随君)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扩展资料:
简析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第2个回答  2011-08-02
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
第3个回答  2011-08-02
风,本是轻飘之至的自然事物。

愁,属捉摸不透、鲜活飘渺的人性情绪。

此句化无形(愁)为有形(风),化抽象为具体,虚实相生,现实与想象并举包容,充分显示了诗仙太白一代谪仙的诗词功底和文化素养。

再者,千百年来,人们习惯“对月而歌”、“举杯邀月”。说明“明月”也是浓愁的写照,更加凸显了作者对好友“左迁至龙标”的同情与怜惜,表现了他们友谊的深厚情长!
第4个回答  2011-08-02
诗人将抽象的“愁”寄托到明月,这就将抽象化为具体了,“随风”又再一次的把自己的“愁”具体并延伸,而“风”又是无形的,这无形的“风”同诗人的“愁”一同飘到那“夜郎西”去了。在抽象与具体之间,诗人很好的用一“风”隔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