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用一套弟子规教学教案

如题所述

网上搜的(篇幅大,发不下,你可以自己搜一下),不错.小二班的家长们好!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教宝宝们学习《弟子规》下面向您介绍一下《弟子规》。
您了解《弟子规》吗?
概述:
《弟子规》影响之大,读诵之广,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注释】
(1)呼:呼叫。 (2)应:回应。 (3)勿:不可以。 (4)缓:缓慢。 (5)命:命令、吩咐。
(6)行:行动。 (7)懒:懒惰、不努力。 (8)教:教导、训诲。 (9)须:必须。
(10)敬听:恭敬的聆听。 (11)责:责备。 (12)顺承:顺从的接受。
【白话解说】
  父母有事叫唤时,我们要马上回答,不可拖延;父母吩咐做事,我们应立刻行动,不可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必须恭敬聆听,牢记在心;父母指责纠正我们的过错,我们必须顺从接受,坦承错误,不可顶嘴争辩,掩饰过错。
【参考故事】
周拔忤逆父母 堕落成驴
  周拔是明代浙江省平阳县人,从小就是个小神童,读书能过目不忘,七岁就会吟诗作文。到十六岁,他的诗文更是名噪一时,被称为「平阳才子」。他因为得到大家的称赞,父母的宠爱,越来越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他的父母、兄弟和邻居经常忍受他暴躁的脾气。
  有一年,周拔要进京赶考,父母为了他的旅费东借西凑,还请裁缝帮他裁制新衣。但不知足的周拔嫌旅费太少,嫌衣服太宽、裤子太长、帽子式样老旧、鞋子颜色太深。父母的苦心反而招来他满腹的抱怨,父亲忍不住教训他:「儿啊!你不要嫌这嫌那了,要知道父母为了你这次考试,帮你准备旅费,缝制新衣,已经伤透脑筋,弄得头发都白了,你还这样不知满足,我也想不出办法了。」周拔没有被父亲的话感动,反而大声咆哮:「我是天上的文昌星下凡,是一个大贵子,你这个草包一样的土老儿,有资格当我父亲吗?我才不是你生的,你没资格做我父亲。」他父亲被气得当场晕倒。
  当天夜里,周拔被抓到地府(阴间的官府),阎罗王对他说:「你平时忤逆父母,虽有人的躯壳,却是畜生心肠,心田里的畜生种子结果了,你就将失去人身,堕落成畜生。」
  周拔辩解:「我对父母只是据理直言,怎麼算忤逆不孝?而且我是绝顶聪明的才子,怎麼可能变成愚蠢的畜生?你的话不能使我信服。」
  阎王和善的解释:「你这辈子聪明,是因为前生有善行。但是你今生任性狂妄、骄慢无礼、暴躁、忤逆等恶行,养成畜生的种子,上辈子的善良种子已被摧毁殆尽。你狂妄到目空一切,你的报应就该堕落为驴,被人遮盖双目(注),推磨受鞭。」
  周拔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自知恶报难逃,惊惶而醒。那天就得了急病,开口困难,牙关紧闭,喉咙发出驴子叫声,名医也无法诊断是什麼病,不到两天,周拔就在驴鸣声中死了。(取材自清代《暗室灯》)
 注:驴子推磨时,如果看到磨上的食物,会使它想吃而停下来,不肯推磨了,所以要罩住驴的双眼。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

【注释】

(1)凊:寒凉。 (2)省:看望、问候。 (3)昏:黄昏。

(4)定:安定,此指整理床铺。 (5)必:一定。

(6)返:返回。 (7)面:面见。 (8)居:居住,指日常起居的礼节。

(9)常:固定不变。 (10)业:次序、顺序。 (11)毋:通「无」,不要。

【白话解说】

  冬天要为父母温席,夏天要为父母凉席;早晨要向父母问安,晚上要帮父母弄好床被。

  外出要禀告父母,回家要面告父母;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秩序不要任意改变。

【参考故事】

黄香搧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人。九岁时母亲去世,对母亲的思念非常深切,乡人都说他是个孝子。

  黄香做事勤快,不怕吃苦,一心一意侍奉父亲。夏天炎热,他用扇子搧凉父亲的枕头、席子。冬天寒冷,他用身体先温暖父亲的被褥。黄香十二岁时,太守刘护听闻他的孝行而召见他,送他「门下孝子」的匾额(注2),表扬他的难能可贵。

  黄香年少时就已熟读经典,博学能文,他写的文章闻名京城,大家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取材《二十四孝》)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释】

  (1)擅:擅自主张,任性而为。

  (2)苟:如果。

  (3)子道:为人子之道。道,道理、法则。

  (4)亏:亏损、欠缺。

  (5)私藏:私自藏起,占占为己有。

  【白话解说】

  事情虽然细小,不可不禀明父母就擅自作主;如果任性而为,有亏做人子女的本分。

  物品虽然微小,不可私自藏起;如果占占为己有,会使父母亲感到羞愧、伤心。

  【参考故事】

  陶母还鱼责子

  陶侃,东晋名将,父亲早死,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湛氏靠织布供他读书,而且很重视陶侃的品德修养。

  陶侃年轻时在江西浔阳县当县吏,监管捕鱼之事。他派人送给母亲一罐腌(注)鱼乾,母亲将原罐退回,并写信责备他:「你当县府官吏,拿官家物品送我,以为我会高兴吗?这是在增添我的忧虑呀!」

  之后陶侃所到之处,都以清廉尽责而受人称赞。后来为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

  注:腌,用盐浸泡食物,避免腐坏。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注释】

  (1)亲:父母亲。

  (2)好:喜欢。

  (3)力:尽力。

  (4)具:具备、准备。

  (5)恶:讨厌。

  (6)谨:小心谨慎。

  (7)去:去除。

  (8)贻:遗留、留给。

  (9)忧:担心忧愁。

  (10)羞:羞愧、丢脸。

  (11)何难:有何困难?何,为什麼。

  (12)憎:讨厌。

  (13)方:才。

  (14)贤:贤良,品德高尚。

  【白话解说】

  父母所喜欢的事物或行为,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做到;父母所讨厌的事物或行为,子女要谨慎的为他们排除,小心改正。

  子女身体受伤,会带给父母忧愁;子女品德缺损,会带给父母羞辱。

  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有什麼困难?父母讨厌我,我还是孝顺他们,才真的是品德高尚的贤人。

  【参考故事】

  闵子骞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周朝)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德行与颜渊齐名,为二十四孝(注1)之一。

  闵子骞幼年丧母,父亲再娶,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子骞对父母非常孝顺,但后母很讨厌他,用棉絮给两个亲生儿子做棉衣,却用芦絮(注2)做子骞的冬衣。寒冬时,父亲叫子骞帮他驾车,子骞被冻僵了,老是拿不住韁绳,掉了好几回,被父亲责备,子骞也没为自己辩解。

  后来父亲看他冻得脸色发青,用手一摸,发现衣服很单薄,撕开衣服一看,才知道不是棉衣,而后母的两个儿子穿的都是纯棉做的冬衣。父亲感到很悲痛,决定休妻。子骞泪如雨下,劝告父亲:「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注3)后母听了深受感动,终於悔改,如慈母般公平的对待三个儿子。闵子骞的孝子之名也因此而传遍天下。

  注1:元朝有名的孝子郭居敬,感叹再也没机会孝顺去世的父母,就从古书传记中挑出历代最具代表的二十四位孝子故事,编成「二十四孝」————虞舜、汉文帝、周朝曾参、周朝闵损、周朝子路、汉朝董永、周朝郯子、后汉江革、后汉陆绩、唐朝唐夫人、晋朝吴猛、晋朝王祥、汉朝郭巨、晋朝杨香、宋朝朱寿昌、南齐庚黔娄、周朝老莱子、汉朝蔡顺、汉朝黄香、汉朝姜诗、三国(魏)王裒、汉朝丁兰、三国孟宗、宋朝黄庭坚。

  注2:秋天的芦苇,花穗上包裹种子的绒絮,有点像棉絮,但保暖效果远不及棉絮。芦絮随风飞散,可帮助种子传播,俗称芦花。絮,附在植物种子上的柔白细毛。

  注3:母亲在的话,儿子我一人受寒就好,母亲如果离去,三个儿子都遭风霜啊!单,衣服单薄,挨冻受寒。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注释】

  (1)谏:劝告。

  (2)更:更改。

  (3)怡:温和愉悦。

  (4)吾:我。

  (5)色:脸色。

  (6)柔:柔和。

  (7)不入:不接受。

  (8)悦:愉快。

  (9)复:又。

  (10)号泣:哭泣。号,大哭哀号。泣,低声 啜泣。

  (11)随:跟随、伴随。

  (12)挞:打。

  (13)怨:埋怨。

  【白话解说】

  父母亲有了过错,要好好规劝使他们改正,自己要和颜悦色,声音柔和;父母不听劝告,要等到他们高兴时再规劝,还不行就哭泣哀求,就算被打也毫无怨言。

  【参考故事】

  秀贞劝母救妹

  明朝时,杨秀贞的母亲一连生了三个女儿,没有儿子,生第四个又是女儿,母亲气极了,要把女婴淹死。当时杨秀贞十三岁,急忙抱起妹妹,向母亲下跪哀求:「母亲为了要儿子就杀女儿,越得不到儿子啊!如果烦恼以后的嫁妆,就把我的陪嫁给这个妹妹吧!」

  祖母骂她不懂事,秀贞又跪著禀告祖母:「祖母天天念佛,现在却见死不救,念佛有何用呢?」祖母也被感动而明白了,於是留养女婴。两年后,秀贞母亲果真生了一个儿子。

  母亲生儿子时,秀贞的父亲梦见祖父告诉他:「如果第四个女儿不留下来,这个儿子铁定不能生的。」因为秀贞当初的跪禀之言,至孝感动上天,才得以延续杨家血脉。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注释】

  (1)疾:疾病。

  (2)尝:通「尝尝」,用嘴试味道。

  (3)昼夜:从早到晚。昼,白天。

  (4)侍:侍奉。

  (5)悲咽:悲伤哽咽。咽:声音堵塞。

  (6)居处:居住的地方。

  (7)绝:阻绝、断绝。

  (8)尽礼:遵守礼节。尽,尽力。

  (9)祭:祭拜。

  (10)尽诚:心意真诚。

  (11)事:侍奉。

  【白话解说】

  父母生病,子女要先尝尝汤药的冷热是否适中;日夜服侍,不离开父母床边。

  父母去世,子女守丧三年期间,常怀悲伤感恩之心;生活变得更简朴,断绝酒肉享受。

  为父母办丧事要遵照礼仪,祭拜要恭敬虔诚;侍奉去世的父母,如同侍奉父母生前。

  【参考故事】

  丁兰刻木事亲

  汉朝丁兰,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来不及奉养双亲,但常想念父母辛苦的生养之恩。

  丁兰用木头雕刻父母的人像,侍奉他们就像父母还活著一样。日子一久,他的妻子就不太尊敬了,用针刺雕像的手指来戏弄,没想到雕像手指竟流出血来。木头雕像看见丁兰,又眼中流泪。丁兰问明情况,把妻子休弃了。(取材《二十四孝》)
家长您好:由于《弟子规》第二章“悌”的内容孩子们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们跳过第二章,现在开始学习第三章“谨”(内容为培养幼儿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注释】

  (1)朝:早上。

  (2)眠:睡觉。

  (3)迟:晚的意思。

  (4)易至:很快就到。

  (5)惜:爱惜。

  (6)时:光阴。

  (7)盥:洗脸洗手。

  (8)兼:同时、一起。

  (9)便溺:指上厕所。

  (10)辄:每次。

  (11)净手:洗手。

  【白话解说】

  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利用时间多多学习,可以晚一点再睡;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因为人很快就会变老了。

  早晨起来,必须要洗脸、刷牙漱口;每次上完厕所之后,一定要马上洗手。
我学《弟子规》(2010-09-13 09:05:50)

发布者:本站编辑

中班主题探究活动
我学《弟子规》

设计意图: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依托近年来我园开展《通过汉字游戏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课题研究,我们尝试把《弟子规》引入幼儿园,以主题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诵读、表演、讲故事、识字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弟子规》的内容及其所尊崇的行为准则,使幼儿养成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平等对待他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幼儿成功、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活动总目标:
1、诵读《弟子规》的部分内容,理解其意思。
2、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提高捕捉汉字的敏感性,发展早期阅读能力。
3、发展幼儿的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等多元智能。
4、养成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平等对待他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系列活动:

活动一:有趣的《弟子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弟子规》的来源,尝试诵读《弟子规》总序的部分内容。
2、了解句子“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的意思,学习为句子配上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图片,《弟子规》一本。
2、字卡“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活动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