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大电影

如题所述

我看的不是电影,是情怀

这是我2016年最想看的片子。

对于没有看纪录片的孩子来说,就不要提前去电影院了。因为.......你只会觉得杂乱和跳跃的记述,看完的感觉多半是一脸懵逼.......心里估计就exo me了。

所以无比感谢陪我去看的小伙伴...真是难为你了...

但我还是要强势安利一波这部在《长城》等一系列所谓大片上映期间大胆上映的纪录片电影。

推开一道道深锁的宫门,穿过曲折的石板路,看到的不仅仅是沉睡千年的古迹,更是尘封凝固的时间。

有这样一群人,工作在故宫里,他们,是最顶级的文物修复师。暗无天日被遗忘在仓库底层的文物,经过他们的双手,被展示在所有人眼前。

他们说“我没觉得有多少使命感。”然后从镜头前匆匆走过。何谓使命感?愿意扎根在故宫老旧的平方里,愿意在随着温度湿度的改变一遍遍调着零件,愿意反复粉刷一小块掉落的漆,愿意无数次的打磨佛祖的一根手指.......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使命感。在那里,穿过冷宫的那条路去打水,远离手机和WiFi,严格的用电标准,有时需要在五十多度的湿度环境下工作一整天,坐在桌前几乎一年的时间只是在重复,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使命感。

他们说“当你慢慢接触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些文物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古人说格物,是把人也融到了物里。”他们用双手,触碰这些文物每一次的呼吸,他们用时间,倾听文物的每一次叹息。“你要耐得住性子,坐的住。”他们的微笑,带着时光沉淀后的沉着与从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修钟表的大师,王津。当那座金碧辉煌的钟表开始运转的时候,它在他的手下,复活了!可能当动起来的那一刹那,没有人能像王津那样,深切的懂得这些器物复活的喜悦了。

他们说“现在带徒弟省事多了,今天上午还要来三四个。有人来就是好事。” 这些用双手精细雕琢的活儿,是无论科技怎样发达都无法用机器代替的。很多的师傅,是在这里做了一辈子修缮文物的工作。他们传承了上一辈的手艺,再传承到下一代。幸好,还有人能够耐得住寂寞,穷尽一生,陪伴那些文物,不至于让它们尘封在过去的历史中永不见天日。

他们说“我们不留名,人这一生,其实也带不走什么。”看看我们都在每日喧嚣中忙什么呢?忙着出名,忙着出人头地,忙着一阵见血立刻见效,想要活的越来越锋利,锋芒毕露。“择一世,终一生。”才是最高的境界,但很可惜,我们都达不到这种境界。

我陈粒老公唱了主题曲,我喜欢“你在时间的那里而我在这里。”他们的手,编制时光,磨亮沧桑。他们的情怀,发现了岁月的意义。

在那里,他们修钟表,漆器,字画,古琴...
在那里,他们浇花,喂猫,养鸟,摘杏子...
在那里,他们的时光走的缓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