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念奴娇 长城写意》4.作者认为长城的功与过很难评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如题所述

《念奴娇 长城写意》
古今兴废,趁登临,来问秦时明月。烽火雄关南北路,多少英雄情结?凤阁龙楼,云飞风卷,都是苍生血。纵横进退,无非王霸家业。
……
滚滚红尘,茫茫青史,功过凭谁说?至今塞上,牧歌犹自低切。

参考资料:历史课堂作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8
没这个东西,只有下面的
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跳远”词为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苏轼才华出众,又有志为了国家而建功立业,但却遭人陷害,被贬黄州。幸而他为人心胸豁达,所以没有消沉下去,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描写壮丽的景物,追叙英雄的人物,抒发激昂的感情,这是豪放派词风的典型写法,所以本次堪称为豪放派词的典范作品。

2、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①险韵诗:以冷僻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②扶头酒:易醉的酒。
③初引:初长。《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赏析
这首词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词以细腻曲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语浅情深,清丽婉妙。

3、念奴娇
姜夔
余客武陵1,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2,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3,荷叶出地寻丈4,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揭来吴兴5,数得相羊荷花中6。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7,水佩风裳无数8。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菰蒲雨9。嫣然摇动10,冷香飞上诗句。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11。只恐舞衣寒易落12,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13,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
1.武陵:今湖南常德。
2.薄:迫近。
3.涸:枯竭。
4.寻丈:一丈左右。寻,八尺。
5.揭来:来到。
6.相羊:徜徉,徘徊
7.陂:池塘。
8.风裳:指随风摇曳的荷叶。
9.菰蒲:两种水生植物。
10.嫣然:美女笑貌。
11.争忍:怎忍。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12.舞衣:指荷叶。
13.田田:荷叶相连貌。

赏析
此词为咏荷花之作。词人用清丽细致的笔墨描绘了泛舟荷池的景象,表现出对荷花的真挚喜爱,其中也包含词人自喻"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上片描写荷塘清丽、幽绝的景色。"三十六陂"二句乃眺望荷塘远景,荷花星罗棋布,幽静深远,游人罕至,将人引入美妙清幽的荷花世界。下片形容荷花如顾影自怜等待情人而不愿离去的少女,表现词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进而以荷花喻美人迟暮,也暗寓词人自伤身世之意。此词咏荷舍貌取神,重点表现荷花非凡之韵致,刘熙载称曰:"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艺概》)

4、念奴娇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
洞庭青草:湖名。二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为洞庭湖。
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孤光:指月亮。
萧骚:萧条稀少貌。
尽挹:舀尽。
北斗:北斗七星,排列形似长勺。
扣舷:拍打船边。

译文
洞庭青草,临近中秋。三万顷的湖面宽广,就像美玉田野营造成洁白的玉的世界。上面只有我坐一条小舟,如一飘树叶。明月的光辉散在湖面,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地轻漾。水面与天色,那么幽静,整个天水都清莹澄澈。我心中悠然难言出那种美妙细微的感受。
想起在岭南这几年,皎洁的月光照见了我,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如今我年岁已老,秋风满襟,有寒冷的感觉,但我毫不在意,我心坚定稳坐着小船,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我要以西江的江水当作美酒,用北斗当勺为自己干杯,请世间一切来做宾客。我要尽兴狂饮,拍打着船边引吭高歌。欢乐得忘记了今夕是何年!

伊能静念奴娇歌词
00:02.42]念奴娇
[00:04.57]作词:Princess A
[00:05.77]作曲:周杰伦
[00:06.78]制作:真的金龙
[00:09.00]
[00:09.70]江山如此多娇
[00:11.87]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00:14.15]美人如此多娇
[00:16.39]英雄连江山都不要
[00:18.67]一颦一语 如此温柔妖娇
[00:22.83]再美的江山都比不上红颜一笑
[00:27.14]像鸟一样捆绑
[00:29.16]绑不住她年华
[00:31.41]像繁华正盛开
[00:33.67]挡不住她灿烂
[00:35.94]少年英姿焕发
[00:38.08]怎么想都是她
[00:40.31]红尘反复来去
[00:42.65]美人孤寂有谁问
[00:45.35]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00:49.74]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00:54.28]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的雪
[00:58.82]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01:04.02]江山如此多娇
[01:06.20]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01:08.46]美人如此多娇
[01:10.77]英雄连江山都不要
[01:13.00]一颦一语 如此温柔妖娇
[01:17.11]再美的江山都比不上红颜一笑
[01:22.14]
[01:27.76]【真的金龙制作】
[01:36.83]
[01:39.45]像鸟一样捆绑
[01:41.84]绑不住她年华
[01:43.94]像繁华正盛开
[01:46.09]挡不住她灿烂
[01:48.40]少年英姿焕发
[01:50.57]怎么想都是她
[01:52.82]红尘反复来去
[01:55.15]美人孤寂有谁问
[01:57.72]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02:02.16]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02:06.75]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的雪
[02:11.26]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02:15.77]
[02:22.71]
[02:25.53]没有你爱 不会有我
[02:27.76]你已不在 怎么偷活
[02:29.99]一代一代 美人像梦
[02:32.21]梦醒之后只剩传说
[02:34.58]江山如此多娇
[02:36.78]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02:39.06]美人如此多娇
[02:41.26]英雄连江山都不要
[02:43.58]一颦一语 如此温柔妖娇
[02:47.68]再美的江山都比不上红颜一笑
[02:52.06]
[02:52.89]会眸一笑百媚生情
[02:54.82]六宫粉黛颜色失去
[02:57.19]春寒赐浴华清池洗
[02:59.51]始是新承恩泽时期
[03:01.84]云鬓花颜金步缓摇
[03:04.15]芙蓉帐暖夜夜春宵
[03:06.50]春宵苦短日阳高照
[03:08.72]从此君王不早朝起
[03:10.52]千古风流
[03:12.52]都看今朝
[03:14.74]把酒高歌
[03:16.99]只需欢笑
[03:19.06]谁还想明朝(多少豪杰)
[03:21.33]只为红颜呀(将江山忘掉)
[03:23.46]四面楚歌啊(江山哪比得上红颜花娇)
[03:25.76]都能笑傲
[03:29.02]九重城开烟尘升起
[03:31.30]千乘万骑西南行军
[03:33.53]六军不发无奈何矣
[03:35.92]宛转峨嵋马前离去
[03:38.06]君王掩面救不得矣
[03:40.34]天长地久有时尽期
[03:42.55]此恨绵绵可有绝期
[03:44.81]你美啊美啊我退啊退啊(美人如此多娇)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阳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赏析

辛弃疾绝少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偶一为之,便迥异诸家,带着一种击节高歌的悲凉气息。却少有婉转缠绵之意。此词即是其例。

念奴娇

吴渊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

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

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

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碓豪杰。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

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吴渊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词篇。

登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登高远眺可使人,胸怀豁然开朗。如果所登之处是历史上著名的古迹,所生感慨就更为深广。本词即是。在著名的争战之地牛渚山,作者登临山顶高高的然犀亭,纵览长江天险,不禁心胸霍然敞开。一个“豁”字,极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目游万里,神驰今古,内心开朗畅快的情状,直贯以下七句。牛渚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下临长江,其山脚突入江中处,名采石矶,为长江最狭长之处,形势险要,自古为南北战争必争之地。据其意记载,后汉孙策渡江攻刘繇,晋王浑取吴,梁侯景渡江入建康,隋济江破陈,宋曹彬渡江取南唐,都是从牛渚山采石矶处攻进的。作者登临怀古,往事千端,纷纷涌上心头,不禁问道:是谁在此山顶高处盖了然犀亭,独自占有这一古往今来使人慷慨愁绝之地!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用意并不是要追寻“著危亭”的是谁,而是要以此向人们提问:“占断”这一古今愁绝之地、主宰祖国山川绝胜的人究竟是谁。是谁?词中没有回答,但下面“曾扫百万胡羯”、“英雄豪杰”却是巧妙的不答之答。“江势鲸奔”形容江面有如巨鲸奔腾。采石矶一带江面狭窄,长江顺势而下,水势汹涌湍急,有“一风微吹万舟阻”之说,足见这一带风浪之险恶,以“鲸奔”设喻,极贴切。

“山形虎踞”,形容山势雄伟险要。以上“江势”三句谓江山形胜乃是天然险峻,非人力所为。“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作者登临牛渚危亭,面对山川险要的形势,历史上在此地发生的战事一一涌上心头,但最念念不忘的也许就是“采石矶大捷”。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虞允文在采石矶与金主完颜亮率领的四十万大军进行殊死战斗,大获全胜。完颜亮后被部将所杀。这一战极大增强了南宋军民的信心,并成为文人念念不忘的快事。作者亲临此处,遥想当年激战的壮烈场面,怎能不生成满腔英雄豪情!

由登眺危亭——然犀亭,也令人忆起历史上有名的燃犀照水故事。传说点燃犀牛角可以洞见怪物。据《晋书。温峤传》载:“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后来燃犀往往用以形容洞察奸邪。温峤初在北方为刘琨谋主,抵抗刘聪、石勒;南下,又与瘐亮等筹划攻灭王敦,讨伐苏峻、祖约叛乱。所以作者将他看作抵御外患、平定内乱的英雄豪杰。“追念”三句是说男儿应当象温峤那样有眼光、有谋略的英雄豪杰。可是岁月无情,壮志未酬,自己已经两鬓斑白,难以有所作为了。所以岳飞不禁忠告世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主观上有立切之志,客观环境却不允许,所以仍不免老大无成,壮志难酬。更为可叹的是,现实中又缺乏温峤式的英雄来抗击外患,革新内政。“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三句是景语更是情语,喻指边境形势险恶与国家政局衰败,兼以表达作者对深重国难的隐忧之情。报国无门,满腔忧愤无处发泄,借洒浇愁不能自已,最后凝铸成一个将栏干捶碎、忠愤发狂的爱国者形象。结韵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词作者是南宋一位颇有材略的人,《宋史》本传说他“才具优长,而严酷累之”。他曾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在任镇江知府、江西安抚使等地官方时,赈济流民,重视战备,他在词中抒发的忠愤之情,乃是南宋壮志难酬的有识之士蓄之已久的爱国激情。

这首词激昂悲愤。上片写登眺牛渚危亭,览景动情,因景抒怀,抚念昔日抗金的英雄业绩,壮怀激烈。下片换头仍从登眺着笔,由然犀触景生情,激发英雄豪志,继而叹惜流年,英雄失志,将一腔忠愤化为诗酒怒狂,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南宋一代爱国志士共有的“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诗句》的英雄憾恨。

全词描写的是古战场牛渚山的险景,抒发的是作者的一腔爱国豪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十分自然。另外所用两个典故“扫百万胡羯”和“照水然犀”也是了无痕迹,与全词之情景融为一体。词中流露出的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以及豪迈悲壮的鲜明风格极具感染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