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怎么赏析他的一些非常婉约的

如题所述

苏轼是宋代词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词风主要以旷达、豪迈为主,偶尔他也会写作出一些感性细腻的词作,如《蝶恋花》、《水龙吟》、《西江月》等。
赏析这些婉约风格的词作,可以先从苏轼创作时的境遇入手。苏轼人生大起大落太多,每一次贬谪,都是对他心境的一次打击。他在满腔抱负无以实现,受命迁于孤地之时,总会写那么几首细腻婉约的词。如:
《蝶恋花·密州上元》写于公元1075年,苏轼被贬在密州,元宵佳节本事团圆庆贺的好日子,苏轼却因为官途不顺落得个冷冷清清的下场。适逢佳节却心情郁结,自然也写不出《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豪放之作喽。
《水龙吟·黄州栖霞楼》苏轼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正月,那时候苏轼正被贬于黄州,想起自己的好友公显也曾被贬于黄州,自然也要感慨一番两人相似的官场经历了。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097年于儋州所作,一说是1080年于黄州所作。其实不管哪里,都是在苏轼被贬之时。这种风格诗作的出现正说明了苏轼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写词抒之。
苏轼的词当中都有许多有蕴含深意的意象。比如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明月”可以指词人心中的理想抱负,也可以指词人对于社会清明的人和事的一种期盼。而《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一句“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的“月”也有相似的意象。论及情感,前者的“明月”虽然难以达到,却也可求得问得,而后者的“月”却被“云”遮住,难以找寻了。情感的不同,也算是《西江月》词风不同于《水调歌头》的原因吧。
又比如,《蝶恋花·密州上元》中“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一句,也有“月”,但是这个“月”的意象却不想之前那两个一般,这里的“月”不是词人心中美好的理想化身,它更多的是一种虚无如“霜”般的存在,将杭州城里的人照得好似画一般,看不清看不透。杭州的繁华跟密州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月”站在了杭州的一边,成为苏轼感伤的一个源头。
当然这样子的意象表现还有很多,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苏轼在不同风格的词作中运用了很多相同意象的不同深意。以上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5
豪放派词人也是能写婉约词的,即使是豪放派诗人,他的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婉约词,因为所有的词都是抒情诗。不管是苏轼、辛弃疾还是岳飞、张孝祥他们的婉约词都是相当不错的,甚至比所谓婉约派词人的词还要婉约。而婉约派词人通常是写不出雄壮的词来的。能写豪放词的人都是能写词的。就好比真正的英雄好汉都是刚柔并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