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的解释?

如题所述

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纪念南京大屠杀等死难者而设的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zhāo zhāo qián shì tì tì hòu rén],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等死难者而设的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为铭文的第31和32句。昭昭:清楚明白。惕惕:忧惧。意思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警示后人引以为戒。

其中,“昭昭前事”语本清叶绍本长诗《宋皇佑平蛮碑歌》:“昭昭前事若金鉴,读此岂异龙韬窥。请悬厅壁勿亵视,云中应睹神君旗。”

“惕惕后人”语本《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郑玄笺:“惕惕,犹忉忉也。

扩展资料

2014年12月13日,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总书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这几句被铭刻于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以最为简单淳朴的语言,表达着人类亘古以来对于和平的追求。

感情如此真挚,思考又是如此深沉。纪念死难者,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不忘过去,是为了打捞沉淀在时间长河里的沉痛教训,是为了强化国家记忆,凝聚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同精神信仰。

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提醒;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展望。它表达着一个国家对历史的珍惜、对未来的思考: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捍卫和平,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参考资料来源:邹城市人民法院——用典 |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意思是: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出处:纪念南京大屠杀等死难者而设的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

原文(节选):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

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译文:

历史清晰且真切,警醒后人以为戒。

国家设立公祭日,通过立法表意志。

铸就这一楚宝鼎,祭奠死难雪国耻。

永不忘记此誓言,全球和平是祈愿。

实现伟大中国梦,民族复兴慰英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13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的解释是”活生生的以前的事例,值得后人好好警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13
先人明辨事理
东方尚英
( 回答 )
时刻警告後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