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人们称道的好事而流传开去的成语

如题所述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语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正音] 脍;不能读作“huì”;炙;不能读作“jiǔ”.
[辨形] 脍;不能写作“烩”;炙;不能写作“灸”.
[近义] 喜闻乐见 爱不释手 交口称誉
[反义] 平淡无味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复杂式.
[辨析] 和“喜闻乐见”;都有(文艺作品)被人喜爱;受到人们称赞的意思.不同在于~含义广;除了含有人们普遍传诵意思外;还可指受人喜爱的肉菜;“喜闻乐见”只表示“受人喜爱”;语义比~窄.
[例句] 唐诗三百篇;篇篇都~.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3
流芳百世liú fāng bǎi shì
[释义] 流:流传;芳:花草的香气;比喻好的名声;百世:古人以30年为一世;形容极为久远的时间。美好的名声在后世永久流传。也作“流芳千古”。
[语出]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寞;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正音] 流;不能读作“liū”。
[辨形] 流;不能写作“留”。
[近义] 永垂不朽 名垂青史
[反义] 臭名远扬 遗臭万年
[用法] 含褒义。多用于人。一般作谓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13
意思指“成为人们称道的好事而流传开去”的成语是:“传为美谈”

传为美谈:美谈,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成为人们称道的好事而流传开去。
第3个回答  2016-12-13
万古流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