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历史上曾有过哪些称呼?

如题所述

蓟城(周朝)
燕都(南北朝后期)、
燕京(北京历史上有四个时期称为燕京:唐乾元二年,辽会同元年,金天会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十年)

涿郡(汉高祖六年)、
后新王莽始建国元年,涿郡改称垣翰郡。
后在东汉时又复称涿郡。
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涿郡改名范阳郡,治所仍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涿郡数易其名,其所辖区域也屡次变动。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精简地方行政机构,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撤涿郡,所辖区域并入幽州。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幽州改称涿郡
幽州(隋开皇三年)、
南京(辽朝)、
中都(金朝自金世宗起到1217年)、
大都(元朝都城,元大都)、
京师(明朝永乐帝起为都城,当时被称为京师)、
顺天府(明清朝两代,乾隆八年固定下来)、
北平(北京最早于1368年9月12日称北平)、
北京(1949年9月27日,才又将北平改为北京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6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第2个回答  2020-04-03
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