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我的记忆》

如题所述

  原文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是很长,很长,
  很多,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是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甚至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是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赏析:
  <<我的记忆>首句便以拟人化的手法给记忆做了明晰的定义,“忠实”一词更是把作者对记忆的感情描绘出来,作者把记忆当成做好的朋友,是全文的潜层次基调,为下文的娓娓道来的叙写做了铺衬。纵观全文,作者把记忆当成最忠实的朋友实际是对自己命运的悲叹,点名了作者在社会现实中不断碰壁,最终不得不寄希望于自己的记忆,用虚幻美化的记忆弥补自己内心的痛楚。开头的两句在全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在第二段中的几个连续的“生存在”勾勒出作者的生活状态,“烟卷、粉盒、酒瓶、木莓”分别用了“燃着、破旧、颓垣、喝了一半”加以修饰,充分的体现出作者生活在百无聊赖、郁闷烦躁的甚至自暴自弃的状态中,唯一的亮点是“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就像是满山遍野的枯树中的一株新苗,它是希望的化身,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支柱,倾注了作者所有的寄托。后几句加深了读者对作者生存状态的认识,缺乏活力的生命中看不到希望,能依靠的只有记忆和手中的笔杆,充满了落寞消寂惶惑之感。
  第三段说“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实际在说自己的内心的脆弱,残酷的现实使作者产生了厌世、逃避的想法,“它的声音很低微”是说记忆对自己的慰籍效果甚微,但却比没有好的多了,正因为如此,才有“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在连绵不觉的时空中,记忆成了作者唯一可靠的避风港。
  第四段是在讲回忆的内容,由于经常的回忆,所以“它的话是故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作者这样不厌其烦的回忆,一方面在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是从回忆中攫取生命的力量,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这也正映衬了“它的音调是和谐的”。回忆中并不全是美好甜蜜的事情,其中也充斥着酸涩和苦闷,“眼泪、太息”道出了作者的苦衷,但因为虚幻的回忆,作者并不拒绝回忆回忆中的这些痛苦,相反,正是回忆中有了这些苦成分,自己的回忆才显得完整。
  第五段说回忆出现是没有规律的,“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它都可以出现,实际上在说作者对于回忆的依赖,如果作者不主动去回忆,那么回忆是不会出现的,没有规律的回忆恰恰说明作者无所依靠,时常要与回忆相伴,而不是对人倾吐心声,同时在也构文上把时空补充完整,使全文有立体感,增加了可读性。
  在诗歌创作中,逻辑性并不突出,而此文尾段以回忆的终止结束全文,从而构筑了回忆悄然来、轻声低语、绵绵不休,最后话别的完整结构。更重要的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呼应了前文,升华了全文的对回忆无限依赖的感情,当然越是对回忆依恋,越是说明作者在现实中的困境。
  全文的感情起伏稳定,始终在伤感怀释中进行,虽然没有波澜壮跌宕起伏的精彩,但也达到了声情并茂寓理于情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31
原文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是它的话是很长,很长,
很多,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是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甚至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是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赏析:
<<我的记忆>首句便以拟人化的手法给记忆做了明晰的定义,“忠实”一词更是把作者对记忆的感情描绘出来,作者把记忆当成做好的朋友,是全文的潜层次基调,为下文的娓娓道来的叙写做了铺衬。纵观全文,作者把记忆当成最忠实的朋友实际是对自己命运的悲叹,点名了作者在社会现实中不断碰壁,最终不得不寄希望于自己的记忆,用虚幻美化的记忆弥补自己内心的痛楚。开头的两句在全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在第二段中的几个连续的“生存在”勾勒出作者的生活状态,“烟卷、粉盒、酒瓶、木莓”分别用了“燃着、破旧、颓垣、喝了一半”加以修饰,充分的体现出作者生活在百无聊赖、郁闷烦躁的甚至自暴自弃的状态中,唯一的亮点是“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就像是满山遍野的枯树中的一株新苗,它是希望的化身,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支柱,倾注了作者所有的寄托。后几句加深了读者对作者生存状态的认识,缺乏活力的生命中看不到希望,能依靠的只有记忆和手中的笔杆,充满了落寞消寂惶惑之感。
第三段说“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实际在说自己的内心的脆弱,残酷的现实使作者产生了厌世、逃避的想法,“它的声音很低微”是说记忆对自己的慰籍效果甚微,但却比没有好的多了,正因为如此,才有“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在连绵不觉的时空中,记忆成了作者唯一可靠的避风港。
第四段是在讲回忆的内容,由于经常的回忆,所以“它的话是故旧的,老讲着同样的故事”,作者这样不厌其烦的回忆,一方面在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另一方面也是从回忆中攫取生命的力量,克服现实中的种种困难,这也正映衬了“它的音调是和谐的”。回忆中并不全是美好甜蜜的事情,其中也充斥着酸涩和苦闷,“眼泪、太息”道出了作者的苦衷,但因为虚幻的回忆,作者并不拒绝回忆回忆中的这些痛苦,相反,正是回忆中有了这些苦成分,自己的回忆才显得完整。
第五段说回忆出现是没有规律的,“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它都可以出现,实际上在说作者对于回忆的依赖,如果作者不主动去回忆,那么回忆是不会出现的,没有规律的回忆恰恰说明作者无所依靠,时常要与回忆相伴,而不是对人倾吐心声,同时在也构文上把时空补充完整,使全文有立体感,增加了可读性。
在诗歌创作中,逻辑性并不突出,而此文尾段以回忆的终止结束全文,从而构筑了回忆悄然来、轻声低语、绵绵不休,最后话别的完整结构。更重要的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呼应了前文,升华了全文的对回忆无限依赖的感情,当然越是对回忆依恋,越是说明作者在现实中的困境。
全文的感情起伏稳定,始终在伤感怀释中进行,虽然没有波澜壮跌宕起伏的精彩,但也达到了声情并茂寓理于情的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