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的寓意

如题所述

大闹天宫是指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在天庭大闹一番。也可以指向旧势力宣战的造反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4
过去关于“大闹天宫”的意义有多种认识和评价: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反映的“历史上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农民战争、农民起义”;或说孙悟空是一个“穿着神话外衣的市民英雄形象”,再或说“前七回反映了人民的反正统的情绪”等等。笔者以为这些评论都是不错的,他们分别揭示了闹天宫中悟空形象的思想内核——人民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和反抗道路。但是这些评论都面临着一个不易解答的问题:为什么一个理想主义的英雄形象,却出自于讴歌过“万历千年保天位”的封建文士之手?而且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为何最终走了“皈依正道”的投降之路?前者引起了人们对吴承恩著作权的怀疑,后者则导致了一些极端看法,如批判孙悟空“从魔到神的转变,实质上就是从叛逆英雄蜕变为统治阶级的帮凶和打手”,“而《西游记》也就成为一部镇压和瓦解人民反抗之经”。

现在,在切实的版本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回答:首先是朱本塑造出一个反抗束缚要求自由蔑视传统敢于斗争的代表正义的浪漫主义英雄形象,虽然他还包含在《西游释厄传》这个基本框架中,但无论从人物形象还是从故事比重来讲,“闹天官”显然都不是“释厄”所能概括的,是一部独立的英雄篇章,反映了人民的反抗意志和斗争精神。当吴承恩动手修改西游的取经部分时,不得不继承了人民创造的英雄故事中的形象核心——机智勇敢善于斗争等宝贵品质,并发展了悟空在取经中的作用,使他成为取经核心人物。但是吴承恩对“闹天宫”显然是不甚赞同的,这就体现在他在“闹天宫”部分通过自己增加的细节文字,做了对悟空形象的限制和篡改,使之披上稍许灰色的成份。这主要体现在四点,也是“闹天宫”部分朱吴主要的差异:(1)世本增加了如来佛数说孙悟空的一段话,间接地为玉帝应该稳坐天宫找到借口,驳斥了孙悟空凭本事坐天宫的要求;(2)增加了孙悟空结拜七兄弟的内容,其中除牛魔王外,狮驼王、鹏魔王即狮驼国的青狮和大鹏金翅鸟,猕猕王即六耳弥猴假悟空,均属西方路上的“毒魔狠怪”,这样就把被压五行山前的悟空和魔怪扯在一起,贬低了闹天宫的悟空的身份;(3)增加了孙悟空与二郎神赌赛时变土地庙与变花鸨的内容,前者讽刺悟空是妖精顾头顾不了尾,后者则作者直接注解,“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乌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驾凤鹰鸦都与交群”,是变相地贬低悟空身份;(4)增加了作者特意创作的一首七律:“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控莫外寻……”以及 “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被毛并带角”等诗句,无形中把人民创造的一个反抗封建统治的英雄典范,逐步引入到当时盛行的抽象的心学范畴,使悟空成为“心魔”的代表,为取经故事中悟空的皈依正道修心炼性铺平了道路。从这几点看来,吴承恩对于闹天宫的悟空并不由衷敬佩,相反贬大于褒,只不过人民塑造出来并久已流传的悟空形象,迫使他不能不承继下来,否则就无法向读者交待。有趣的是,解放后拍摄的“大闹天宫”动画片与各种节本,基本上都把吴承恩的增添删除了,无意间恢复了类似朱本中描写的那个勇敢无畏的反抗者的纯洁形象,这说明古往今来人民的欣赏力与鉴定力——人民的心是息息相通的,他们不允许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受到污染。
第2个回答  2019-11-13

大闹天宫是指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在天庭大闹一番。也可以指向旧势力宣战的造反精神。

第3个回答  2007-07-16
反叛 对上层阶级的反抗
第4个回答  2007-07-16
破坏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