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分为哪几类?

如题所述

元杂剧 分类:

1、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

2、表现英雄主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

3、描写恋爱婚姻,反映妇女悲惨命运,表现妇女的愿望和追求。

4、歌颂忠良,鞭挞奸佞。

5、反映家庭伦理社会道德状况。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时代的产物。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

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传统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扩展资料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

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

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杂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8

杂剧分为旦、末、净、杂。

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

音乐曲调:

音乐曲调方面元杂剧以北方音乐为基础,因此有别称“北杂剧” ,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用一个套曲,每一个套曲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牌组成。

每折一个套曲,常见的是第一折用仙吕,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中吕,第四折用双调。少数剧本的各折,也有使用其他宫调的。

在每一宫调之内,各有数十支曲牌。曲词就是按曲牌填写,一折之中的每支曲牌都压同一韵脚,不可换韵,有时又有向其它宫调借用一支或几支曲牌的情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6

分类:

1、曲

杂剧中的歌唱部分,以散曲中的套曲组成,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得一套曲子,在楔子里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演出时每本四折都是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独唱,故有“末本”或“旦本”之称。其余角色只有宾白。

2、白

后世的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独白兼有叙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3、科

元杂剧中表演的动作统称为科。一个完整的剧本,要在舞台上表演,专靠唱和白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动作,才能把一件故事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元剧在重要的动作和心理表演上都有记载。如:做分辨科,见孤科,把盏科,等等。

扩展资料

1、元杂剧的结构体制

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本义是指木工加楔入入榫,使之牢固。

在杂剧中,它的作用有时是补充情节,有时是介绍人物,遇到有些内容不便于在某折中出现时,也可以来一个楔子。它可以在剧前,也可用在折子中间,位置并不固定。个别有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五侯宴》等。

2、元杂剧的角色

最重要的有末、旦二大类。末有正末、副末、冲末、外末、小末之分;旦有正旦、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之别。还有净,一般扮男角,有时也演女角。此外又有孤、孛老、卜儿、徕儿、邦老等等称呼,这些名词,都是社会上的普遍用语。

他们都是不重要的配角,也不是脚色的名称,而是一种社会身份。孤是官员,孛老是老头子,卜儿是老太婆或鸨儿,徕儿是小阿子,邦老是强盗或是流氓。这些称呼是当地社会中的通用语言,人人能懂。

3、元杂剧乐曲宫调和曲词

元杂剧乐曲宫调常用的有五宫四调,即黄钟宫、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商调、双调、越调、大石调。它们所含曲子表达的感情色彩各不相同,但总体风格是慷慨激昂,与南曲的缠绵徘侧迥异,适合于表现金戈铁马的历史征战故事。

与乐曲相配合,元杂剧的曲词主要用于剧中人物的抒情,有时在重要场景和关目中起渲染作用。曲词有一定格律要求押韵用曲韵,一韵到底,不转韵。

平仄要求比诗词更严, 平分阴阳, 仄声须分上去;对仗有合璧对(两句对)、鼎足对(三句对)、联璧对(四句对)、连珠对(五句以上对)。隔句对、首尾对等;可以使用衬字,即曲子腔格外所增加的字,以便灵活自由歌唱,,抒情达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杂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8-17
1.朱权《太和正音谱》的分类法他把元杂剧分为十二科:“一曰神仙道化;二曰隐居乐道(又曰林泉丘壑);三曰披袍秉(也称君臣杂剧);四曰忠臣烈士;五曰孝义廉节;六曰叱奸骂谗;七曰逐臣孤子;八曰钹刀赶棒(又名脱膊杂剧);九曰风花雪月;十曰悲欢离合;十一曰烟花粉黛(也称花旦杂剧);十二曰神头鬼面(即神佛杂剧)。分的太细,甚至有重叠的部分。 2.一般从体裁上分为悲剧、喜剧;从题材上分为公案戏、历史戏、爱情戏、社会戏、神话戏。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

求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11-05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