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外国签订了猪肉出口协议了吗?

听说猪肉价格持续走高是因为,中国和外国签下了协议每年向协议国家出口一定量的猪肉,不满额度要予以赔偿,所以猪肉迟迟不降价,请问真的有这个协议吗?有的话,是从哪年到哪年的呢?

就目前出口猪肉制品的相关企业来说,出口量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原因是政策扶持。在出口的猪肉制品中只有两国签订协议,才能进行食品及其相关产品的进出口。不少国家为保护本国工业,纷纷施行对内保护,对外报复的贸易保护政策,以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为主。如最初双汇的出口冻肉大国俄罗斯,2004年9月对中国肉类产品实施进口禁令;2006年7月,俄罗斯再次禁止进口所有原产于中国的肉类制成品。加上现阶段全球各地受到疫情的影响,多个国家现在采用封闭式发展方式,禁止进出口贸易,各国对肉类的进口禁止使得猪肉制品欲出无门。另一方面是出口产品质量严格。为保障食品安全,世界各国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卫生要求。相关猪肉制品公司的主要出口国日本涉及肉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繁多,进口的肉类产品必须满足这些指标。日本还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评定程序对进口商品设障,凡出口到日本的肉类产品,日本都会对其公司在国内的生产、消费、需求领域作定向调查,并做出定性定量分析,对产品进行质量认证,对其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进行合格评定,没有认证标志的产品,严禁进口。2010 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就对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工厂进行了复查,结果认为符合出口日本热加工偶蹄动物肉及制品动物卫生要求,该厂是漯河唯一一家获得输日偶蹄动物肉及制品的企业。日本对国内国外产品实施双重检验标准,对进口肉类的检验要求明显高于本国。包装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实施技术壁垒的手段之一,出口的肉类产品包装也必须要符合要求。三是原料安全。由于禽畜饲养周期长,成本高,价格波动较大,利润无法保证,小养殖户饲养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养殖场建设不足,要解决生产所需的90%的原料肉,谈何容易,容易出现原料肉的供给不足和在肉类的屠宰、收购、检疫等程序上的管理不严格,带来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禽畜养殖仍大多处于小农经济模式,缺乏完善的安全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和技术,在兽药的安全使用监督、残留监控、质量检验测等方面有缺陷。很多国家认为,我国无法充分保证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比如双汇本身自产生猪就严重不足,生猪等资源的安全性制约了肉类的出口。2011年3月15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售卖的产品含“瘦肉精”遭曝光,双汇市值蒸发掉了103亿,从3月15日起到3月31日,影响销售15亿元左右,使我国猪肉制品出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国内国际信任危机。另一方面是缺乏国际化经验,我国猪肉制品的出口在国际上来说是处于发展较晚的一个国家,在猪肉制品的出口方面国家化经验较为缺乏,不能够形成具有完整产业的出口经验,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多数出口企业都是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不敢大刀阔斧的进行战略目标的规划和实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6
开玩笑,又是造谣。有些中国人啊,就是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现在猪肉是因为国内爆发猪的蓝耳病,这种病没有药可以治,现在在大面积死亡,所以价格才上涨的。

中国现在又不是被殖民的,哪有说出口不到量就要赔偿这种事情啊?开玩笑
第2个回答  2007-07-16
不可能,中国的畜产品很难出口的,因为中国在动物病防治上太落后了,中国的畜产品带有大量的病原体,白送给人家都不会要的,何谈出口,比如猪有口蹄疫、炭疽、猪丹毒、猪瘟,鸡有鸡白痢、新城疫、马立克、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病等,这些西方国家都已经消灭了,而我国还很流行。另外中国的畜产品药物残留也很厉害,比如国外严厉禁止的土霉素、硫酸铜在中国应用的非常普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