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色的

如题所述

1、黄河处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全是黄土区,因为长时间以来的风化,导致黄土高原的土质松软,颗粒分明,所以每次黄河一旦涨潮落潮都会将两岸边上的黄土带入黄河水中。等到退潮,再经过风干和新的沙尘的到来,周围又形成新的土堆,就这样反反复复,黄河水才会一直是黄色的。

2、黄河的源头是山,然后黄土高原地区的土质疏松,黄河的水源不是清澈的水,而是浑浊的泥水,随着河水的流动向中下游飘去。因为源头就不是干净清澈的水。

再加上长时间以来黄河底部都是泥沙,自己黄河水道的幅度大,没有过滤的作用。这也是黄河水黄的一个原因。

3、因为处于黄土高原,有山但不是高山,所以每次一旦有大风,就会将风沙吹入河水中以及河的两岸。就这样不停的有新的沙尘进入浑浊,河岸的不断更新交替。

扩展资料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大致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一线以南,主要是山地,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

流域北部,经皋兰、海原、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以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在以上两条线之间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只有25~50毫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因受季风影响,黄河流域河川径流的季节性变化很大。夏秋河水暴涨,容易泛滥成灾,冬春水量很小,又感水源匮乏,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7~10月的汛期,干流及较大支流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左右,而每年3~6月份,径流量只占全年的10%~20%,

黄河流域水资源年际变化也很悬殊,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乙立方米,最大年径流可达938.66亿立方米(1964年7月~1965年6月),最小年径流仅273.52亿立方米(1928年7月~1929年6月),最大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为3.4。

黄河支流各站的径流年际变幅比干流还要大,最大与最小年径流的比值一般为5~12,干旱地区的中小支流甚至高达20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6

黄河的上游地区是著名的黄土高原,高原的典型特征是深厚的黄土层,且土质疏松贫瘠,缺少植被,尤其是缺少终年生植物的植被,例如森林。而黄河的水就源自这个高原的降雨,缺少植被的黄土就会大量被冲进黄河,因此黄河就因泥沙浑浊而得名。

黄河会涨洪水的,解放后经过多年黄河中下游的治理、筑坝、还没黄泛过。黄河发源青海巴颜哈垃山脉,上游水不是黄的,经过黄土高源时带下(雨水冲刷,水土流失)大量坭沙,中下游就变成滚滚黄河了。

扩展资料:

地貌特征

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形成自西而东、由高及低三级阶梯。

最高一级阶梯是黄河河源区所在的青海高原,位于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耸立着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山脉,如北部的祁连山,南部的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

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雄踞黄河左岸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是黄河流域最高点,山顶终年积雪,冰峰起伏,景象万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27

不是所有的黄河水都是黄色的,黄河上游部分河段水质较好较清澈,黄河水浑浊变黄主要体现在中下游河段,特别是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冲刷地表土壤进入黄河,使其含沙量大增所致。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地区,其源头从发源地一路下泻并接纳了众多小溪后注入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后便形成干流汹涌东去。这里的沼泽草原区曾分布有数千个高原湖泊。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黄河源头地区出现了极为反常的连年干旱天气,导致当地草原加快退化沙化,河流湖泊干涸现象十分严重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还真不易洗净呢!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第3个回答  2020-10-01
黄河,一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一直以河水浑浊、泥沙量大而闻名。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黄河自古以来就一直是如此浑浊,它怎么会成为哺育了华夏文明的摇篮呢?其实,数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曾是一片水草丰美,植被茂盛的肥沃之地。那么,是什么使得黄河水变黄的呢?
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战争的摧残。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取得城濮之战的胜利,下令砍掉有莘(今河南陈留)一带的森林,其后数千年间,大大小小的战争都对黄河流域的森林资源造成了极大地破坏。二、毁林开荒和不合理采伐。在农业社会,耕地面积和农业技术的发展跟不上人口的迅速增长,就会导致人们无节制的毁林开荒,把林地变为耕地。三、森林火灾。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对森林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在技术落后的古代,森林大火一旦燃起,就只能等待其自然熄灭。四、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砍伐蜀地和楚地的树木,用来建造阿房宫。“蜀山兀,阿房出”就是这两地森林被破坏的真实写照。
森林植被一旦被过度破坏,就会造成大片的土地裸露在外,土壤在风和雨水的侵蚀带动下流入河水,这就是水土流失。时至今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总面积的90%。每年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中,被雨水冲刷带走的土壤为5000-15000吨。黄河因此成为世界
第4个回答  2019-08-08
原本黄河水是清的,黄河两岸有许多树木,由于两次历史重大工程所致,一次是秦始皇修建陵墓时将树伐倒,土全部流到黄河,另一次是清朝修宫殿时将树木全部砍倒,水土流失,所以成黄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