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心-------路人皆知

如题所述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大家常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或者干脆只说“司马昭之心”,别人也意会,是说任何人都知道的意思。

不过,要小心此语是用于贬义,也就是说,要比喻连个过路人都知道的事情时,那事应是阴谋诡计才合宜。有个学生作文说:“老师非常辛苦,她常提着一个装满沉重作业的大袋子回家,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这让人哭笑不得,那么好的老师,被形容成人人皆知的不怀好意,耍弄阴谋诡计之人了!此句最后的成语不要,改成“她的奉献精神,令人佩服啊!”较好。

这成语出自《三国志》注引的《汉晋春秋》。魏晋时期,魏国大权已经逐步落入司马氏的手中,魏王成了傀儡。公元二五四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了魏王曹芳,立新傀儡曹髦为王。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任大将军。

魏瑟瑟曹髦知道,这个司马昭又在策划废黜自己的阴谋了,他召集侍中王沈和尚书王经等人商量对策,曹髦说:“司马昭的阴谋地连路上的行人也知道的(原文即‘司马昭这心,路人皆知也’),我不可等其野心得逞,要与你们一起讨伐司马昭!”

但是,王沈和王经却向司马昭告了密,结果可想而知,司马昭即派部下杀死了曹髦。曹髦虽死,他说的话却成了成语流传于世。注意,此成语潜台词是指阴谋诡计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11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自一个典故: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第2个回答  2007-07-1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成语出自《三国志》注引的《汉晋春秋》。魏晋时期,魏国大权已经逐步落入司马氏的手中,魏王成了傀儡。公元二五四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了魏王曹芳,立新傀儡曹髦为王。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任大将军。魏瑟瑟曹髦知道,这个司马昭又在策划废黜自己的阴谋了,他召集侍中王沈和尚书王经等人商量对策,曹髦说:“司马昭的阴谋地连路上的行人也知道的(原文即‘司马昭这心,路人皆知也’),我不可等其野心得逞,要与你们一起讨伐司马昭!” 但是,王沈和王经却向司马昭告了密,结果可想而知,司马昭即派部下杀死了曹髦。
第3个回答  2007-07-11
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7-11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