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送给奕一块匾额“乐道堂”,有社么含义吗?

道光皇帝送给奕一块匾额“乐道堂”,有社么含义吗?
道光皇帝没把皇位传给奕是对他有愧疚吗?
为什么没传给奕呢?
“乐道”两个字含义是什么?

  1、没什么含义,乐道堂是恭亲王奕起居之地,因此奕也自号 “乐道主人”。 (奕为皇子时,道光帝曾赐“乐道堂”匾额一方,“乐道堂”额不过是道光帝示恩宠的一种方式)

  2、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遗诏,并于道光二十九年下令在妃园寝内为恭王之母静贵妃修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变相暗示恭王争储失败。道光三十年(1850年)以宣宗遗诏公布封“皇六子奕䜣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娶重臣桂良女为福晋,这往往被认为是道光属意恭王之举,而实际上,这个指婚发生在道光下定决心写下遗诏之后,最多只能视为对恭王的补偿。

  3、 道光帝共有9个儿子,到他立储时,道光帝实际只剩下5个儿子,奕詝虽然排行第四,但他的3个兄长都已不在人世,所以他已是事实上的皇长子,而且奕詝还是孝全皇后所生,这样细说起来,奕詝也算是嫡长。而看道光帝后面的几个儿子,除了六子(既奕)外,其余三个儿子年龄太小,所以实际上能有资格参与皇位竞争的,只有皇四子和皇六子(既奕)两个人。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道光帝已是65岁的老人,究竟选择谁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已经提上日程。这时候的道光帝已经不能再犹豫了,因为他时常感到自己身体呈现病态,早已大不如前
  皇位是如何最终落到皇四子奕詝手中的,目前有两种传说。

  一、施恩说 

  为追念死去的皇后而立其子。皇四子奕詝的生母孝全皇后是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也是道光帝最喜爱的皇后,是从皇贵妃位上晋为皇后的,但却年仅33岁就突然死去。而孝全皇后的死,据传说是被太后赐死的。于是,道光帝为了永久地怀念孝全皇后,特立她生的儿子奕詝为皇帝。

  二、弄巧成拙说 

  传说道光帝因宠爱奕欣之母孝静皇后,爱屋及乌,所以准备立奕欣为皇储。一次在书写“奕欣”的“欣”字时,当最后一笔收笔时,被站在远处的太监窥见,认出所写的字是“欣”。这件事被传了出去,道光帝认为奕欣有勾结内监的嫌疑,很是生气,因此将写好的谕旨改写成了奕詝。
  以上只是传说,不足为信。但有一点应该给予确认,道光帝所选皇储的条件一是有能力治理管好国家,二是最接近他的脾气秉性。在奕詝、奕欣两人的性格中,也就只有奕詝的脾气秉性最接近道光帝了。由此也可以看出,道光帝两个儿子之间存在的明争暗斗的传闻,并非是空穴来风。
  清朝皇帝多爱好围猎,这既能继承祖制,宣扬武力,又能锻炼体质。道光帝也不例外。春天一到,道光帝就命令诸皇子到南苑围猎。这正是皇子们在父皇面前大显身手的时候。皇六子奕欣身体强壮,骑射娴熟,因此这一天获猎最多。而皇四子奕詝却坐在一旁,一无所获。其实,这是奕詝的老师给他出的主意。
  皇四子奕詝不仅外表不如皇六子奕俊美,小的时候,还因得过天花病,脸上留有麻子,并且身体上也有缺陷,是一个跛子。
  因此,杜受田觉得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奕詝争得皇位,应以忠厚孝悌的形象取悦父皇的欢心。因为道光帝不仅最注重忠厚孝敬,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孝子。由于杜受田摸准了道光帝讲究“天人合一”的脉搏,因此,他嘱咐奕詝说:
  阿哥至围场中,但坐观他人骑射,万勿发一枪一矢,并约束从人不得捕一生物。复命时,上若问及,但对以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诸弟竞争也。阿哥以此对,必能上契圣心,此一生荣枯关头,当切记,勿忘也。
  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一步高棋。因为习武围猎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祖制,子孙谨当遵守,而杜受田所教奕詝的言语有一丝贬低皇室尚武精神的意思。但当奕詝将此话讲给道光皇帝时,却真博得了道光帝的欢心,认为他有仁爱之心,“当为有为之君,真有人君之度”。
  道光帝晚年,身体不好,对自己的既老且病常怀担忧。因此,他想考验一下奕詝和奕欣的智能及学识,于是,他决定召奕詝和奕欣进宫谈话。对奕欣的才华和口才,奕欣的老师卓秉恬充满了信心,于是,很自信地说:
  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杜受田深知奕詝的学识不及奕欣,因此,他给奕詝出的主意是:
  阿哥如条陈时政,知识万不敌六爷。唯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
  杜受田的这一招又很灵验,道光帝果然被感动,说奕詝“仁孝”。
  于是,奕詝在老师杜受田的幕后指点下,处处高于奕欣。这是因为,更加善于计谋的杜受田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自己学生的学识和口才本来就不如六阿哥奕,何况制定皇位继承游戏规则的道光帝本身。这对于他和他的学生而言,有失公平。于是他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作战谋略。这是有目的地将奕詝与奕的竞争规则,改为孤军深入,直取黄龙府的行动。该行动规则就是:用孝道对抗才识;用仁义对抗武功。这一招阴险毒辣,但效果颇佳,最终让道光帝内心对继承皇位的人选有了所谓的胸有成竹:那就是选择奕詝来继承皇位。
  奕詝正是因为按照了他老师杜受田的叮嘱,以静制动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愿地坐在了皇帝的宝座上。因此可以说,杜受田指挥奕詝虽然在学识口才上败于奕,但在心理揣摩上却战胜了道光帝,故而获得大胜也成为了必然。
  对于奕詝和奕欣两人而言,当初他们两人的兄弟感情还是比较深厚的,十几岁就朝夕相处,如一奶同胞,不仅同读书,而且同习武。两人还一起合创了一套二十八式枪法和十八式刀法,被父皇赐名《棣华协力》和《宝锷宣威》。道光帝曾赏给奕詝“锐捷宝刀”,赏给奕欣“白虹宝刀”。
  但对于他们的父亲道光帝而言,选择正确的人继承皇位,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安危。而且他通过所谓的考查,个人感觉奕詝更适合继承皇位。他统治大清帝国这么多年来,对自己的管理能力还是充满了自信的。于是,作为一个父亲,一个自以为还算英明和善道的父亲,一个对大清帝国统治有着不可磨灭功劳的帝王,道光皇帝最终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更有自己本性的皇子来继承皇位,这也算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道光帝眼里,治理国家的根本应该仁厚宽容。既然道光帝具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让他的皇四子奕詝继承皇位还真就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就道光帝两个儿子的婚姻上,似乎也能看出,道光帝虽然很喜欢奕,但还是更侧重奕詝。因为在道光帝秘密立储的两年后,道光帝为皇四子奕詝举行了大婚礼,册封负责祭祀事务的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萨克达氏为皇子福晋,而为皇六子奕册封的福晋则是都统、大学士桂良的女儿瓜尔佳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赐婚则注重帝王礼仪,一个赐婚注重权势,而我们应该知道,皇家都非常注重礼仪祭祀。在从道光帝亲自给奕题写书房匾额“乐道堂”来看,道光帝在心里更是希望奕不要因为皇位问题,而内心不快。因为“乐道”这两个字的本身含义,就暗示着:大清国的皇位似乎与奕无缘了。

  5、“乐道”既:喜欢谈论,如:他总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件事。 乐道歌,唐·关南道吾撰。收于《景德传灯录》系由二三二字所构成之诗歌。撰者道吾,为襄州关南道常法嗣。 乐道 , 是艺术家自己悟出的艺术心态,也是艺术真诚地从于心的前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9
乐道堂是恭王府府邸东路的一个主要殿堂,坐落在恭王府府邸东侧院落南端。清咸丰时期,奕昕受咸丰帝恩赐迁入恭王府,在乐道堂办公和居住。
乐道堂是道光皇帝御书。恭亲王奕昕《墓茔乐道堂闲居信笔书怀四律》题注:“堂额为成庙御书所赐,恭悬正室。翠华山茔庐落成,敬移悬挂,仅另摹勒一方,仍悬邸第,以示纪恩,永矢弗谖之意。”因此奕昕自号 “乐道主人”。
奕昕《古近体诗·自序》写道:“乐道堂者,道光戊申(二十八年,1848年)宣宗成皇帝御书所赐额也,因自号曰乐道堂主人。”(《乐道堂诗钞》卷一)。其诗文集也以“乐道堂”为名,可见御赐“乐道堂”匾在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奕昕为道光帝第六子,甚得宠爱。后道光帝将帝位传给了第四子咸丰,奕昕成为洋务派领袖,人称鬼子六。“乐道堂”额不过是道光帝示恩宠的一种方式,离传帝位还有两年多,况且当时还是秘昭传位,咸丰以后秘昭传位才被取消。所以道光赐“乐道堂”与传位无关。
道光没有传位给奕昕恐怕与奕昕比较新派有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