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7-07-12
孔子弟子三千,通圣贤之道这七十有二。其中子夏笃信圣人,而曾子反求诸己。就是说子夏完全相信孔子的学说,而曾子总是追问自己的内心,从而了解世间百态。
中西方一样,向来有这种分歧。有人认为要通过学习知识,模仿成功的人,来提升自己。与此相对,人应该充分的认识自己。一切都因人心而生。王阳明的心学,讲你心中存有孝的观念,你就会有孝的行为。所以,与其博学多识,不如了解自己的本性。那么是什么阻止我们的本性呢?王阳明回答是“私欲”去掉私欲,本性就会浮现。
苏格拉底启发他人的方法叫做“助产术”,传说他母亲是接生婆。所格拉底总是自称什么都不懂,然后反复问人问题。被问的人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他说,每个人都要自己去发现真理,没有人可以代替你。
所以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和王阳明讲的是一样的。只不过王阳明讲的更明白“认识你自己的本性”方法是去除私欲
第2个回答 2007-07-13
首先,应该马上能看出“认识你自己”是一句悖论。如果你认识自己,为什么还要提出认识你自己?如果你直至现在还不认识自己,那你又能找到什么方法来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运用最多的是因果逻辑,而且很缜密,所以说,你不联系前后文,单独择出这句话来理解,无非是断章取义,建议你看看柏拉图的《柏拉图对话集》前半部分都是苏格拉底的话,看完再来问问题吧,可能到时候就能问出有意义的问题了。
第3个回答 2020-08-18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命题的背景是古代雅典社会出现道德危机。
第4个回答 2007-07-11
他有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
他的智慧也体现在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理解的话“认识你自己”不仅是种人文主义的体现,也是脱离自我的一种超意识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