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2里的那首诗是什么

如题所述

是《见与不见》。

相关内容: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冯小刚作品《非诚勿扰2》上映后,此诗在网站被疯狂转载,网友甚至仿照其句式,展开新一轮的造句热。很多人认为,这首《见与不见》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

实际上,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谬误。这首诗歌原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该诗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作品集《疑似风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疑似风月中集》,由扎西拉姆·多多于2007年5月15日撰写于北京。

关于这首诗,作者曾有自述:这一首的灵感,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

我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真的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12-25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寂静欢喜仓央嘉措《见与不见》
第3个回答  2010-12-30
《见与不见》
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这是片中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人生告别会上送他的诗。它探讨了爱与生命两大主题,内敛而深情,不少观众热泪盈眶。其作者一度被传为17世纪著名诗人仓央嘉措。记者昨日获悉,作者其实另有其人,她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当代女诗人。

作者是当代女诗人

《非2》中,川川对父亲李香山深情朗诵的《见与不见》因风格与仓央嘉措作品极为相似,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作品。网友被这首诗深深打动,有人在微博缅怀这位诗人,也有人走进书店寻找他的诗集。

不过,这首诗真是仓央嘉措写的吗?百度贴吧,有人给出这样一个答案,“《见与不见》实际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昨日,新周刊也在微博更正,称《见与不见》属于扎西拉姆·多多。

其实无关爱情与风月

扎西拉姆·多多日前也确认这是自己的作品。她说:“这首诗出自我从2007年5月开始写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灵感来自莲花生大师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我想通过这首诗表达大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跟爱情、风月没什么关系。”

传记文学《仓央嘉措》的作者、当代著名诗人高平昨日向记者证实,已知的近70首仓央嘉措的情诗中没有《见与不见》,“其诗歌有明显的斜体特点,歌律一般为四句三顿,最长不过六八句,‘伪作’多为长句,与其特点不符。”

片尾曲《最好不相见》

只有几句是仓央嘉措的

此外,宣称歌词改编自仓央嘉措《十诫诗》的片尾曲《最好不相见》,也不能算是他的作品。原诗是藏文,译成汉语只有四句,两种版本最为流行:一个是于道泉翻译的现代诗形式:“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另一个是曾缄翻译的古诗形式:“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现在这个歌词版本是网友添加后的版本
第4个回答  2010-12-30
《非2》中,川川对父亲李香山深情朗诵的《见与不见》因风格与仓央嘉措作品极为相似,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作品。传记文学《仓央嘉措》的作者、当代著名诗人高平昨日向记者证实,已知的近70首仓央嘉措的情诗中没有《见与不见》,“其诗歌有明显的斜体特点,歌律一般为四句三顿,最长不过六八句,‘伪作’多为长句,与其特点不符。”
所以,这首诗不是仓央嘉措的。
《见与不见》实际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