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古典音乐发展的不是很好?为何中国不能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曲风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问得好,浅谈一下个人看法:
1. 中国的古典音乐发展的不好并不是因为音乐本身,而是因为东方文明含蓄静敛的曲风和社会审美取向存在差异,近代至今,中国社会越来越物质化,物质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滞后。物质社会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在趋利的忙碌中流于肤浅,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恰恰与此相反。这一点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流行歌曲大走“疯狂劲爆”路线可见端倪,看上去是歌曲的变化,透射出的是人们心理的变化,这种变化越来越不适合接受中国古典音乐。
2. 中国近现代不乏新的古典形式的交响音乐作品,比如一些以民族器乐演奏的作品,结合了交响音乐的元素,也兼有流行音乐的歌唱性,展现出不俗的意境,值得称赞。
3.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差异造成接受度不同。你所说的古典音乐是一种特殊的音乐语言,不懂这种语言的人是不可能得其精髓的,甚至会觉得冗长烦躁,但是,连贯性和整体性正是古典音乐的特征,它体现的不是片段,而是整体;流行音乐篇幅短小,具有高度的歌唱性,旋律线不依赖于整体,更容易被记忆和模仿。比如:没有谁在等地铁的时候从头到尾把《平沙落雁》从头到尾哼一遍,但是却经常能够听到人们把某首流行歌曲中的某一句哼起来没完,这就是差异。
4. 前苏联作曲大师肖斯塔科维奇说过:交响音乐是音乐王国的统帅,具有最深刻的内涵。这句话不假,真正想从音乐中得到修养的人不会在意它们是国产的还是西方的,相反,在音乐领域,东西方各有所长,严肃音乐起源于西方,是一个包含各个时期(你所说的古典音乐仅指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代表人物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等)音乐作品的庞大阵营,这其中很多作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包括手机铃声),和中国的古典音乐一样,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灵魂深处对音乐艺术的深切感知,是全人类共同的、亘古不衰的财富。严肃音乐不像流行音乐生命力短暂,正是深刻博大的内涵决定了他们永不衰退的生命力,得不到青睐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与国民素质的客观原因,这个转化过程会很漫长。
5. 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把古典与流行音乐特征元素结合起来的作曲大师也并不多,也许乔治·格什温、卡普兰、布列兹(本身也是指挥大师)、斯特拉文斯基算是,当然,具有俄国血统的美国指挥大师伦纳德·伯恩斯坦算是个典型。两种结构和表现形式差异巨大的音乐体裁结合到一起,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中国的谭盾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的一些交响作品能够听出这些特点。
小结:为什么中国的古典音乐发展的不是很好,为何中国不能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曲风,总体而言与三个方面有关:一是社会发展特征、二是国民素质和精神领域的滞后发展、三是音乐形式的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13
从音乐本身来讲很不错,建议你听听墨明棋妙的音乐,以中国古风为主。至于发展不好,可以说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一种不自信以及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导致的,没有办法。追问

是啊,确实如此

第2个回答  2011-08-13
你都说是古典音乐了
原汁原味才有那种民族味道
如果夹杂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大家认可得,就是好作品
大家不喜欢,不就糟蹋了吗?
就像新还珠一样。就是在糟蹋。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追问

新世纪,就应该有突破,音乐也是如此

追答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第3个回答  2011-08-13
因为现在的时代不适合了。
周杰伦不是有中国风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