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歌的一种,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一带,的歌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山歌的一种,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一带的歌是花儿(汉、回、藏、东乡、撒拉、裕固等族民歌)。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认定兰州大学西北“花儿”传承基地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扩展资料: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以汉语演唱。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

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花儿 (汉、回、藏、东乡、撒拉、裕固等族民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花儿。“头尾齐”、“两担水”和“折断腰”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山歌"花儿"的歌词结构形式。“ 花儿”唱词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头尾齐”式,由4句唱词、即两对上下句组成,每句字数大体一致,但上下句唱词的词组结构在节奏上形成相互交错的效果,单数字或词组与双数词组相对;

第二种歌词结构形式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两担水"或"折断腰",是六句式的结构,也就是在“头尾齐”式的每对上下句之间,加进一个3至5字的半截句,不仅增加了歌词的容量,而且节奏富于变化,念起来朗朗上口。

加垛:加垛是民歌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垛句一般为密集型节奏,常常一字一音,旋律性不强,节奏上处理得整齐一致,顿挫有力,类似于朗诵式的数板。垛句不追求旋律的起伏变化,而是突出节奏的动感。垛句常常插在民歌乐段的中间,其铿锵整齐的节奏与前后舒展悠扬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又扩展了词句的容量。

垛句还有为其后的舒展旋律重新积蓄动力的作用。加垛又写作“夹垛”。它是民歌乐段结构之外增加的部分,同时它又常常夹在一个段落的中间。

扩展资料

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丰富。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各种个体劳动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就是通常所说的山歌。

它们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乐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8-12
花儿,代表人物--马俊,有几个乐队也以民谣的形式演奏过这些民歌,譬如说贤良,等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8-12
花儿 ,听一听《花儿与少年》就找到感觉了。
第4个回答  2021-05-03

    《侗族山歌》  演唱:吴世滔

    《侗族山歌·思念情歌》演唱:吴世滔

    《唱支侗族山歌给党听》演唱:吴世滔

    《侗族人民颂党恩》 演唱:吴世滔

    以上歌曲在qq音乐可以搜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