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懂古代汉语的三十六字母音值表

如题所述

重唇音帮、滂、并、明,今为双唇音;轻唇音非、敷、奉、微,今为唇齿音;

舌头音端、透、定、泥,今为舌尖中音;舌上音知、彻、澄、娘,今为舌面前音;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今为舌尖前音;正齿音照、穿、床、审、禅,今为舌面前音;

牙音见、溪、群、疑,今为舌根音;喉音晓、匣,今称舌根音;喉音影,今称零声母;

喉音喻,今称舌面中音,是个半元音;半舌音来,今称舌尖中音,是个边音;半齿音日,今称舌面前音。

三十六个字母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套字母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也可以由此研究现下的方言语音以及用来说明语音发展的规律。

《韵镜》把清声母划分为全清和次清,把浊声母划分为全浊和次浊,划分标准都是送气与否。

扩展资料:

“心”“审”“晓”三声母,《韵镜》归入不送气,今以为应送气。又,明清音韵学家陈澧、江永、钱大昕、江有诰等均认为全浊声母是送气的,这种看法与《韵镜》可能是一脉相承的。

现代音韵学家关于梵汉对音的研究则表明,中古全浊声母是不送气的。但是在保留全浊声母的现代吴方言中,全浊声母大多有送气的成分,故此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等韵学上的“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概念是在梵文影响下产生的。印度声明家把[ka、ta]等称为第一类清音,把[kha、tha]等称为第二类清音,把[ga、da]等称为第一类浊音,依次类推。

因此《韵镜》所谓的“清、次清”原是第一类清声母、次一类清声母的意思,后人不达此意,误以为“次”是次等、次劣之意,遂改“清”为“全清”,“浊”为“全浊”。说详俞敏《等韵溯源》(载《音韵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84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字母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2
古代汉语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字母”即声母。旧传为唐末沙门守温所创的三十个声母代表字。宋朝无名氏将守温三十字母进行扩充,形成三十六字母。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套字母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也可以由此研究现下的方言语音以及用来说明语音发展的规律。这三十六个字母实际上是宋人根据唐末三十字母(见《守温韵学残卷》)增补而得,反映的是宋朝时候的语音系统。

关于三十六字母的音值,其实都是拟音,都是学者们研究推测的,准确的一丝不差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录音影像资料。

拟音是采用的国际音标,现在学术界通行的是王力先生的拟音,看懂并能读出来需学习国际音标。可以在网上找一些国际音标的音档学习。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06
楼上的说没有音像资料,来赣州吧,我们的方言是古言
第3个回答  2015-05-11
aorywu,bpmf,dtnl,gkh,jqxy,zcsr追答

好像是这样

第4个回答  2015-05-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