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帝时的周皇后是谁?

如题所述

  周皇后(1611年—1644年),崇祯帝皇后。甲申国变,于坤宁宫自尽殉国,与崇祯帝合葬于思陵。
  孙承恩《思陵典礼记》记载:“后生辛亥(即1611年)三月二十八日子时。” “初为信王妃,晓书画,亦谙药性,在潜邸,与上甚和庄,既册立,协谋去魏逆,称贤功。”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由于她出身贫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一段时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清初历史学家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这样描述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张岱的这些话,并非毫无根据的阿谀奉承之词,这从周氏在后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一事,可以得到印证。《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
  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所谓亲自操持家务,还包括亲自烧饭。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刚刚登极时,由于魏忠贤专权,形势十分险恶,懿安皇后(即朱由检的皇嫂)秘密告诫: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朱由检是带了家中的麦饼进宫的。进宫后,还得提防魏忠贤买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饮食全由周皇后亲自操作。这件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许多野史都有记载。一个能够烧饭洗衣、纺纱织布的皇后,不能说绝无仅有,至少是罕见的。   皇帝与皇后之间情深谊笃,“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崇祯宫词》有一首这样写道:湘管挥来口授余,俨然村校接天居。
  何当一顿童蒙膝,遂揭鸡竿下赦书。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太监秦某,在坤宁宫侍候皇后。有一天,皇后问他是否识字,秦某回答不识字。皇后就教他识字,少顷考问,秦某全部忘记,被罚跪阶下。皇帝见了笑着说:我请求先生宽恕他,如何?皇后佯装嗔怒说:怀了学规。秦某谢恩而起。透过这种日常生活细节,人们似乎可以看到皇帝、皇后之间那种寻常夫妻谈笑谐谑之情。
  所生子女
  1、 皇太子朱慈烺。   2、 怀隐王朱慈烜,早殇。   3、 定哀王朱慈炯。   4、 坤仪公主(待考)。   5、 昭仁公主。   6、 长平公主朱徽娖。   关于长平公主的生母,之所以会引发是否为周皇后的疑问,因为明史将公主的年龄记为甲申年十六,因此,有些人按实龄算,便说其生于1628年,有些人按虚龄算,便说其生于1629年。实际上,《崇祯长编》明确记载“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十月甲戌,皇第一女生,中宫出。”又于崇祯十六年的记录里说:“帝谕礼部:‘朕长女年已及笄,礼宜择配,卿部榜谕官员军民人等,年十四五岁,品萃端良,家教清淳,人才俊秀者,报名,赴内府选择。’皇长女婚礼应用府第及冠服等仪,敕所司如例造办。”   而公主年纪,甲申年十六的说法仅仅存在于明史,其余史籍均作年十五,并都写明为周皇后所出,与《崇祯长编》记录公主生于“崇祯三年,中宫出”相符。因此明史应是记错了公主年龄。   1、《长平公主诔》:长平公主者,明崇祯皇帝女,周皇后产也。甲申之岁,淑龄一十有五。   2、《人海记》:长平公主崇祯周皇后所出,甲申春,年十五。   3、《明季琐闻》:长平公主,毅皇帝周后出也。名徽妮。崇祯甲申,年十五,议降周太仆子世显。   4、《春明梦余录》:公主名徽娖,明思宗女,周皇后产也。甲申年十五,伤后臂肩际,明年九月成婚。   5、《明宫词》:帝入寿宁宫,长平公主年十五,方哭。   所以,公主生于崇祯三年(1630年),周皇后出,甲申年虚龄十五,应是无疑的。   至于传说长平生母乃王顺妃,王顺妃为信王府的选侍,生下长平后血崩而亡,公主遂被周皇后收养的故事,实际并无任何史料出处,最早来源只是一段杜撰的小说情节,出自1996年林佩芬所著《天问·明末春秋》,却被后人广泛引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385701.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04
周氏(?~1644),明思宗朱由检皇后。她性情严慎,执掌六宫宽严有度,后妃关系融洽;她为大明江山还常向皇上进谏,可惜为时晚矣。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周皇后自缢而死。明理知情的贤内助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只能空留余恨在思陵了。

  一、周后掌宫调理有方

  周氏先祖是苏州人,后来徙居大兴(今北京大兴)。天启年间被选入信王朱由检府邸,后被册封为信王妃。公元1628年信王即帝位,是为明思宗,她遂被立为皇后。

  周皇后执掌六宫后,吸取前朝经验教训,对后宫管理得有条不紊,以便使思宗能专心治理熹宗留下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烂摊子。

  田贵妃受思宗宠幸,因此露出骄态,与后宫嫔妃多有不和,周皇后常用礼仪来约束田贵妃。有一年元旦,天气十分寒冷,田贵妃来朝见周皇后。周皇后为了调教她,有意拖延时间,让田贵妃在外冻了很久,才让她进宫;进宫以后又过了很久,方才从内室出来。她坐在御座上受田贵妃的朝拜,但却没有任何表示,两人对坐了很久一言不发。田贵妃只好乘兴而来,扫兴而去。过了不久,袁贵妃也来朝见,周皇后热情地接待了她。两人一见,欢声笑语,说个没完没了。

  田贵妃听说后对周皇后痛恨极了,于是就跑到思宗那里连哭带闹告起御状来。枕边风吹多了,崇祯帝对周皇后有了误解。一次,思宗在交泰殿与周皇后言语不合,盛怒之下把周皇后推倒在地。周皇后以绝食表示抗议。思宗事后深表悔恨,派人给周皇后送去貂裀,并且问及起居,以示委婉的道歉。事见《明史·后妃列传·庄烈帝愍周皇后》:“帝尝在交泰殿与后语不合,推后仆地,后愤不食。帝悔,使中使持貂裀赐后,且问起居。”

  没过多久,周皇后和崇祯帝在永和门赏花,赏到高兴的时候,就启奏思宗请求把田贵妃找来一起玩赏。思宗说什么也不答应。周皇后很诚恳地对思宗说:“以前我那样对待田贵妃是为了折一折她的傲气,既是为她好,也是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并没有私怨在里边。”但思宗还是不答应她的请求。最后周皇后索性说道:“这事我做主了,赶快派人用车把田贵妃接来一起玩。”两人相见,捐弃前嫌,遂相好如初。思宗也大为开心,帝、后、妃玩得非常开心,后宫矛盾也就减少了。事见《明史·后妃列传·庄烈帝愍周皇后》:“一日,后侍帝于永和门看花,请召妃。帝不应。后遽令以车迎之,乃相见如初。”
朱由检即位后,前朝遗留下来的矛盾日益突显,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日益强大,国内农民起义时有发生。有一次,京师告急,周皇后曾婉转进言说:“我在南方尚有一家居室。”朱由检想详细问清楚,但皇后不愿多讲,大概是为了提醒朱由检南迁。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京城被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攻陷,紫禁城内一片混乱。朱由检哭着对周皇后说:“大势去矣!”周皇后顿足说道:“贱妾卑事陛下已18年了,您没有听进我一句话,所以才有今日!”说着抱着皇太子、二皇子大声痛哭起来,然后派人将二位皇子护送出宫。朱由检随后令周皇后自裁,周皇后自缢,以身殉明。事及语见《明史·后妃列传·庄烈帝愍周皇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大事去矣。’后顿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
不久,李自成义军败退,清人进入京城。他们找到朱由检和周皇后的尸首,将他们用柳木棺收殓,寄于寺庙。当时清兵入关打着为明报仇的旗号,因此不能不善待明朝皇室。在多尔衮的支持下,明廷谥周皇后为“庄烈愍皇后”,并将她与思宗一同葬入已葬田贵妃的思陵。
名家评说
后性严慎。
--清·张廷玉等《明史·后妃列传》
第2个回答  2011-08-04
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妻,嘉定伯周奎之女。生于苏州,后迁居大兴。天启年间被纳为信王妃。生三子;甲申之变期间自尽,与崇祯、贵妃田氏并葬于思陵。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