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如何写景寄情

如题所述

豪然雄伟镇山营,俯卫乡郊百里程。六色五颜新意俏,九层八角古风生;盘旋上下阶梯路,环绕双边瞭望坪。夜赏魁星光悦目,威严耸立照煤城!――魁星楼位于吉林省辽源市内龙首山顶峰,威严耸立遥观百里,是该市的最新标志。【编者按】从远近角度描写了魁星楼,但古人写景,将就情境交融,这样的诗歌才能饱满,而抒情的淡泊正是这首诗的一大缺憾。问好,天天开心)——年感谢编辑老师的直言评论,但不同见解我们可以坦率交流。我以为这首诗的立意是描写这个魁星楼的形象为主,“情”完全含蕴在写景的用词之中,读后褒贬自见。一首短短的8句格律诗,是不允许专笔分开特写“情”“景”的。是的,古人讲而且今人也在讲“情景交融”,我这首诗中,真的“情淡薄”吗?您是在说没有专句抒情吧?这其中最强烈的“情”就是热情地描绘赞扬了我家乡的“魁星楼”。这里我不是不同意您的结论,只是交流一下看法,我还不知道它的平仄格律上有多大问题呢!可是为了学习,可否把这首诗拿到《江山诗风》去,让大家全面地推敲一把,或许能使我受益匪浅!年朋友:不同意见和你探讨交流,谬误之处请赐教:我这里首先请朋友看一首非常熟悉的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人[唐]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诗中大量使用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使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更显示出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通过诗中生机勃勃的春景描写,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虽然没有直接写“情”,但也不失为“情景交融”意境典范的“观物寄情”好诗。我的七律《魁星楼》当然相差十万八千里,就其写作方法是可以类比的,因为都是从写景入手抒发情感的。如:豪然雄伟镇山营,俯卫乡郊百里程。六色五颜新意俏,九层八角古风生;盘旋上下阶梯路,环绕双边瞭望坪。夜赏魁星光悦目,威严耸立照煤城!这里边“豪然雄伟”、“俯卫乡郊百里”、“新意俏”、“古风生”、“夜赏魁星光悦目”、“威严耸立照煤城!”……这里面就没有赏慕赞美之情?这种仰慕珍爱之情又何止仅仅是对这座“楼”!?又何以见得情之“淡泊”?希望你作具体指点,共同交流!二、关于“意境”和“情景交融”意境――即情景交融形成的氛围境界。是由诗的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在读者的脑海中所构成呈现的新的意象环境境界。它无论从内含和外延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域。这里边有情(思感)的、景(画面)的综合体现。根据作者的创作目的和题材,叙事或抒情,结构安排确定作品的写法,而没有固定的套路。所以才叫“创作”。欣赏作品意境和读者的素质、文学修养、习惯、理解方式或情操态度有一定关系。有的人常把自己崇拜人的“失误”助圆其说并极力吹捧,也能把无名者的“独创”说成是“病痞”而否定,这在作品的评论中,也是能够见到的现象。同样的方法写作,名人的就是“典范”,无名者的则另有别论。不是势利眼,就是“名人效应”(这里不针对任何人,而论其现象)。三、“以景寄情”是格律诗的常用写法写月亮的美“露出了笑脸”这里就含蕴着赞美;写月亮“含泪朦胧”也是表达作者的悲愁心情,这就是“以景寄情”,这个文学常识谁都知道。这里说一个笑话:杜甫的那首“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绝句,有的人用自然逻辑去否定它违背自然规律,翠柳怎么能和积雪(“窗含西岭千秋雪”)同时存在呢?柳翠是在春夏季,而雪是在冬季呀!所以就把“翠柳”改成“垂柳”,但也没有被后人认可。其实终年积雪的山是有的,山上山下是两个气候。我看这里或许有“名人效应”,若是一般人这样写,可能就另有结论了。因为格律诗(如七律)定格为8句56个字,必须在格律的制约之内,应以最大限度把形象勾画清楚,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形象(特别是观物),才能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其情只能体现在组词之中(或寄意在无字之间),如杜甫的《绝句》。我学写格律诗多年了,觉得它的规范要求诸多,在字数句子的限制、在平仄格律的约束规范下,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装进去,是何等地艰难!写一首格律诗要比写几首古风,都要费功夫。是不是这样?请写格律诗的朋友也谈谈创作体会吧!这里不是要求别人虚捧,而是希望得到一个公众认为公正的、有具体根据的评论,得到启发指点。以校正今后,如此,只有共同交流与讨论。诚望朋友直言指出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