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名字的由来?

如题所述

由于长江一年四季的河流比较稳定,河水流动平缓,在没有雨量,天气的过度影响下,保留着稳定的水流量,所以被称为江。但是在上古时期长江不被称为“长江”,而是叫做“大江”。

在六朝一统后才有了“长江”的说法,当然也有很多国家为长江起名为“扬子江”,长江在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别名及叫法,总共加起来足足有30种之多。

扩展资料;

古长江的形成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被海水所淹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海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海湾一直延伸到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

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西北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发生于距今1-8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的印支造山运动,

那时开始出现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秦岭突起,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为陆地,云贵高原开始呈现。在横断山脉、秦岭和云贵高原之间,形成断陷盆地和槽状凹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长江: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长江各段名称和别名总计不下30种。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称有:

从江源至当曲口(藏语“曲”即“河”),长358公里,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长813公里,称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长2308公里,称金沙江;

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长2884公里(荆江裁弯取直后,缩短航程80公里,为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

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长江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内,俗称川江,长1030公里。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

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8
在中国,有这么一条河流闻名世界,相信超过90%的人都听说过。他们就是长江。长江是中国的文明发源地,可以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这条河流,因此也被中华儿女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可是你知道这条河流名字的由来吗?为什么叫长江、?今天我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长江这条河流名字的由来。
首先,我们要说明“江”、“河”这两个名字的概念是不同的。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江”“河”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在于流经陆地表面径流的稳定性,大体来说,稳定性好的叫做“江”、稳定性差的叫做“河”。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四季的水流相对稳定,没有过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河水的流量变化不大,比较平稳安静。”这也是河和江的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干流流经青海、四川、云南、湖北、江西、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注入东海,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全长6397km,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大河水流量中,长江也居世界第三位。
由于长江一年四季的河流比较稳定,河水流动平缓,在没有雨量,天气的过度影响下,保留着稳定的水流量,所以被称为江。但是在上古时期长江不被称为“长江”,而是叫做“大江”。在六朝一统后才有了“长江”的说法,当然也有很多国家为长江起名为“扬子江”,长江在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别名及叫法,总共加起来足足有30种之多。在中国古代有很多诗人都描述过长江,如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9
黄河: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有个黄家庄,一个叫“黄河”的姑娘被恶霸逼死了。她的亲人听说她是投河自尽的,便驾船沿河而下,寻找的她的尸体,一路走一路呼唤她的名字。“黄河”之名由此而来。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事实上,在两千多年以前,黄河只是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代森林植被还比较多。在西安有“八水绕京城”一说,可见那时黄土高原上还草水丰茂。只是由于近千年来气候变迁,以及战争、大兴土木、滥砍森林,才导致环境恶化。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黄河,黄河才变成今天这个浑浊黄汤般模样,于是两岸百姓逐渐称呼其为“黄河”。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希望有一天经过不懈的治理,黄河再去掉那个“黄”字。

长江: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长江各段名称和别名总计不下30种。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称有:

从江源至当曲口(藏语“曲”即“河”),长358公里,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长813公里,称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长2308公里,称金沙江;

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长2884公里(荆江裁弯取直后,缩短航程80公里,为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

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长江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内,俗称川江,长1030公里。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

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

除以上常用名称外,尚有:沱沱河上游的江源河段,藏族称为“那钦曲”;沱沱河,藏族称“玛曲”(意为“红河”),蒙古族则称“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滔滔的红水河”),沱沱河一名即由蒙语而得,也有译为“托托河”或“滔滔河”的。通天河,藏族称“直曲”,或译“活曲”、“州曲”,意为“犁牛河”。楚玛尔河口以上的通天河段,过去曾称“木鲁乌苏”(蒙语)。金沙江,古称“绳水”、“丽水”,藏族称“布垒河”或“布列楚河”。长江在四川省江津附近弯曲呈几字形,又称“几江”。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的三峡河段,俗称“峡江”。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浔阳,附近江段又称“浔阳江”。江苏省镇江市,古称京口,附近江段又名“京江”,长江下游江段在明、清时期还曾名为“洋子江”。
第4个回答  2011-03-09
  长江古称“江”。在我国上古时代,“江”是个专用名词,特指长江。有时也称“大江”,如苏东坡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后来人们对长江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到单称“江”或“大江”不能完全表达它源远流长的地理特征,所以又根据它的特点起了个名———“长江”。“长江”之称始于东汉末年。晋朝以后,称“长江”者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交通也不方便,古人很难认识长江的全貌,于是形成了很多的分段别称。

  长江正源叫沱沱河。从沱沱河到青海玉树段叫通天河。通天河的河床海拔高达三四千米,和长江中下游相比较,真可谓是通天的河流。通天河流到川藏交界处,便有了金沙江之名(因江中出产沙金)。金沙江在川滇边界拐了七个大湾,在宜宾附近接纳了岷江,开始称长江。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长1020公里,因流程大部分在川境,故称川江。川江纳众支流入三峡,水量骤增一倍以上。由于三峡多悬崖峭壁,故称“峡江”。

  长江过宜昌后,江面骤然展宽,进入“极目楚天舒”的两湖平原。此乃古荆州之地,故称荆江。“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指的就是这里。长江在岳阳、武汉接纳洞庭湖水系和最大的支流汉水后,称九江或浔阳江。长江在江西接纳鄱阳湖水系后,流经安徽境内段称楚江,因安徽古时属楚国。江水流入江苏境内,尤其到镇江、扬州附近,为驰名中外的扬子江。长江流经上海,接纳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入海,便走完了它6300公里的行程。卫家雄 华林甫
相似回答